當前位置:惠民 >

孟府的窗

發佈時間: 2018-05-11 11:01:19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責任編輯: 張豐

 

圖為孟府長窗  來自網路

“寒月搖清波,流光入窗戶”這是月光婆娑的“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是承載思念的“窗”,“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這是春日清新的“窗”。詩詞裏的窗,好似房屋的眼睛,透過那些雕花鏤空的裝飾,折射出主人的氣質與風度,一扇窗,一段冷暖人生,一個婆娑世界。

而孟府的窗更有講究,孟府位於孟子故里鄒城市城南,始建於北宋末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元至順二年(西元1331年),文宗封孟子為鄒國亞聖公,故孟府又稱“亞聖府”。孟府前為官衙,後為內宅。共7進院落,有樓、堂、閣、室200余間,是至今保留較為完整的官衙內宅合一的古建築群。

走進第一進院落,便是孟府大堂,堂前檐下正中懸挂雍正帝手書“七篇貽矩”,整體建築氣勢威武煊赫。

大堂上安裝的是在孟府中較為常見的落地長窗,落地長窗既有窗的功能,也有門的作用。開之能出入、通風;閉之可採光、保溫。長窗內外的開向還有講究:建築無外廊者多向外開;建築外有廊者多向內開,以免行者不便。大堂上的落地長窗約兩米多高,木格雕花,下部裙板雕刻有吉祥紋飾。陽光透過長窗花格,在斑駁的方磚地上留下蕭疏的投影,仿佛歲月中小小的注腳。

孟府大堂的右側,有座小型的會客廳,因對面有塊太湖石正對門廳,故取名見山堂。這裡的窗戶是工字樣式窗格心欞檻窗,檻窗位於檻墻上,形狀與隔扇門的上半段相同,其下有風檻承接,水準開啟,是格子門演化而來,工字樣式除有象形文字的效果外,其內涵有精巧、美麗、規矩等美好的寓意,尤其“工”字的橫平豎直象徵著人的正直品行,恰與孟子所提“大丈夫”氣節相印證。檻窗的規格比較高,一般的百姓家不能用,在接待賓客處使用檻窗,也體現了孟府顯赫地位。

大堂後面,便是孟氏後裔居住生活的內宅院——世恩堂。世恩堂是一座四合院,硬山式建築,前後有回廊,院內栽植冰糖石榴、核桃樹及荼蘼花樹,寓意合合美美書香傳家。世恩堂兩次間以雕花夔龍及格扇門相隔,這裡的長窗較之大堂長窗,就細膩精緻了許多,在長窗的裙板上雕刻著變形龍紋,龍紋上方是雕刻精美的文案,與花窗組合安裝,更富有變化的美感。這裡除了檻窗、格窗,最有特點的是支摘窗。支窗是可以支撐的窗,摘窗是可以取下的窗,後來合在一起使用,所以叫支摘窗。清代的支摘窗用於檻墻上,上部為支窗,用時拿一根竹竿將窗從下向上支起;下部為摘窗,二者面積大小相等,頗具生活氣息。推開世恩堂的長窗,如雲勝雪的荼蘼花正靜靜地盛開,“滿目清麗香百里,一方春色醉千山。”春風拂過,輕盈的花瓣如雪花般灑落,恍然如夢。

世恩堂後面即為賜書樓,是孟家後裔存放皇家聖旨、朝服、誥命及古籍字畫的場所,這裡二樓的窗為“龜背錦”圖案花格窗,圖案規整美麗,內涵健康長壽,無災平安。一樓的窗為直欞窗,窗格以豎向直欞為主,素樸、簡約,體現主人正直不阿的品行,別有一番韻致。賜書樓後面是孟府的後花園,春光爛漫,漫步其間,各種造型的月洞和漏花窗讓墻壁變得靈動明快起來,透過花窗看那些虛虛實實的景致,感嘆“花影遮墻,峰巒疊窗”的園林意趣在這座千年府邸比比皆是。

古人云:“無刻不成屋,有刻斯為貴”。精美的雕刻,賦予建築靈動的生命力,孟府的軒窗,每種花樣都包含迥然不同的寓意,有如天人之際的一道帷幕,透過一方方小小的窗格,俯仰乾坤,既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也體現了對傳統禮制的遵循,那些有著美麗寓意的精美雕刻,讓日子變得精緻而溫暖,穿越千年依然如此。(張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