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大學校長周行一:兩岸高校可加深交流合作 共同影響世界
發佈時間: 2018-05-10 15:59:12 | 來源: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大學在傳承人類文明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兩岸高校在傳播中華文化方面有哪些責任?未來兩岸高校還有哪些合作機會?我們採訪到了政治大學校長周行一,他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政治大學校長周行一 (鄭亮/攝影)
中國網:周校長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今年全球校長論壇的主題是“變與不變——120年來全球大學與世界文明”。您認為大學在人類文明當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周行一:我覺得這個主題“變與不變”定的真的非常好。因為大學的價值有很多是不能改變的,可是隨著世界的變化,大學如果不變的話,那麼就沒有辦法把它原來的價值彰顯得更好。大學的價值主要是在協助社會和世界的進步,這個進步就展現在文明上面,所以,幾乎每個偉大的國家都有偉大的大學。大學為了達成這個使命,就必須要經過教育、經過研究。研究跟教育是相輔相成的,有好的研究,我們就可以把更好的內容和知識教給我們的學生。學生也必須要學習怎樣做研究,在一生當中他們都必須要自己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可以變成更好的人,能夠對社會和世界做更多的貢獻,所以我想這是不變的。
但是世界在改變。比如我們今天在這個論壇裏都看到了,大家都在談科技怎樣影響這個世界。如果今天我們的大學不理解科技對教育的影響,不理解科技對人類的影響,不理解儘管科技有好的影響,但也有一些不好的影響,我們怎樣應對它就會有問題。所以,大學必須要去思考這些改變,從而改變自己,才能夠達成我們剛剛講的“不變的使命”,那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網:就像您剛才提到的,科技進步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您認為大學應該怎樣滿足這些新的要求?
周行一:我覺得大學最重要的,在現在新的科技環境裏,可能不是像以前那樣把很多的知識教給我們學生。學生學習了這些知識以後,因為科技變化太快了,這些知識很快就過時了,所以,比較重要的是讓學生自己去學。大學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怎樣利用學生在學校的時候,(讓他們)去學習將來怎樣自己去學。
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生必須要學習怎樣利用新科技來學習,這是現在大學面臨的非常重要的挑戰。怎樣把新科技帶入校園,讓學生理解新科技對他的學習有怎樣的影響,同時在他的學習中怎樣利用新科技,這是大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中國網:您認為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是什麼?
周行一: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還是我剛才講的,我們應當要教育一批人,這些人將來可以讓社會、讓世界更進步。這種進步展現在我們的文明裏,這個宗旨不會改變。問題是隨著世界的變化,隨著科技的改變,大學的使命如果要達成的話,我們就必須要改變自己。
您也知道一個組織經過了這麼多年,像我們政大91年,北京大學120年,這麼久遠的一個組織怎樣調整它的組織裏的內容,能讓裏面的教師、行政同仁改變,來應對新的教育的挑戰,它有它困難的地方。因為人在組織裏大家都必須要互相討論、互相溝通,産生共識後才會有改變。
中國網:這些新的變化對校長的工作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和挑戰?
周行一:對校長來講這形成了很大的一個挑戰。因為在一個快速變化的世界裏,校長必須要讓我們的組織趕快去變。可是剛剛提到了,組織裏的人和它的結構、它的規定有時候變化沒有這麼快。所以怎樣讓組織很快地改變,現在是校長最大的挑戰。我們怎樣把一個非常靜態的組織變成動態的,而在一個動態的改變中,又可以給老師和學生們一個好的方向,我覺得這是一個校長面臨的最大的挑戰。
中國網:就像您剛剛提到的,大學很重要的一個責任是傳承文化,那麼兩岸大學在傳承中華文化方面要發揮怎樣的作用?
周行一:其實政治大學是一個人文社會科學大學,在我們的領域裏,有很多領域都和傳統中華文化有很大的關係。比如我們有文學院,裏面有中國文學、哲學、宗教等等不同的領域,我們也知道在我們的文化裏面,人的思維和他的行為都是跟文化不可分的。這個文化就影響了我們的思想,影響到我們會有怎樣的行為。
我們是人文社會科學(大學),在政大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裏,當然中華文化的影響是無所不在的。舉個例子,我們老師也研究怎樣做商業管理,在商業管理裏面,雖然我們學了西方的這種理論,也學習了西方的這種時政研究方法,但是我們做管理的時候,它沒有辦法離開中華文化的影響,怎樣去思考,在一個不同的文化裏它的管理可以更有效率,能夠得到更好的結果。
社會科學也是一樣。政大非常關心人類面臨的新的問題,我們很多的研究都是和聯合國提到的永續發展的議題有關。這些議題對老師來講是一種自然的結合,但當我們談到這種議題的時候,我們顯然是在文化的內涵裏面,在它的影響之下去談的。比如説道德,比如説貧富差距的問題,比如説怎樣照顧老年人,比如説少子化的問題,這些都一定要和文化結合在一起。
政治大學校長周行一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專訪。(鄭亮/攝影)
中國網:政治大學在吸引人才和走向國際化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和嘗試呢?
周行一:我們學校現在非常重視,老師也有共識。我們在全球找人才的時候,如果是老師的話,我們就不會局限是華人了。他不需要能夠懂中文,他可以是個外國人,這個在學校裏是蠻有共識的。因為你要找到最好的老師,你就不要太關心他懂不懂中文這件事情。我們也相信不同的人到學校裏面來可能産生不同的刺激,和我們的老師們互相研究和互相學習之後,會産生非常多新的東西,這是未來大學非常需要的一件事情。
學生也是一樣。我們現在也在大量招收外籍學生,這些學生從全球各地到政治大學來唸書,我們現在比較大的挑戰是怎樣讓我們學習和研究的環境國際化。所以,現在政大也設立了一個國際學院,國際學院的目的是要産生一個平臺,使得外籍教師和學生可以很容易地在政大待下來,能夠安身立命。相對的,其他學院的學生也可以很容易在這個平臺上和外籍生接觸,甚至利用這個平臺走到世界去,這是政大現在正在努力做的事情。
其實今天我在整個論壇裏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其實大家都關心科技,這個是應當的,因為科技對人的影響很大。可是政大剛好是一所人文社會科學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大學怎樣在一個新科技環境當中,能夠導引這個世界去改變,讓科技變成是好的,而不是説除了帶來好的(影響)以外也會帶來負面影響,我覺得政大承擔了非常重要的責任。在這種責任和使命之下,我們吸引了很多外籍生和很多學生來唸書,因為他們也深深地感覺到科技不可能是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其實很多問題還是要回到人,還是要回到您剛才提到的文化,這些才是真正能夠解決科技的問題的根源。所以,我們現在政大有很好的優勢。
中國網:不只是有很多國外學生在政大唸書,包括很多陸生目前也在政大學習,請問您如何看待他們在政大的學習表現,他們給政大帶來哪些新的變化?
周行一:每次陸生來的時候,我都會和他們見面。我常常跟他們講的一句話就是,陸生就是政大的學生,你們將來拿到的學位就是政大的學位,將來畢業就是政大的校友。所以,陸生在政大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他們和我們的學生是一模一樣的。我們經常給他們同樣的照顧,也鼓勵他們將來能夠做我們所有學生能夠做的事情。
為了幫助陸生能夠來我們這邊唸書,我們另外還有募款,提供陸生獎學金,尤其在博士班的部分我們現在有提供陸生獎學金,我們也有很多的碩士生來政大念碩士學位。本科生我們現在按照政府的規定是可以收5名,我們很歡迎。還有很多的交換生到政大來唸書,他們每次來都非常的喜歡。
其實給我們同學有機會和陸生多接觸,我覺得是非常好的。因為大家基本上同文同種,在很多地方比如交流上面是非常容易的。其實大陸有很多的機會,台灣有很多的機會,兩岸的年輕人實際上可以利用這些機會在世界上産生新的機會,我覺得是非常好的。
中國網:大陸提出“雙一流”高校建設計劃,您如何看待這一計劃?在您心目中世界一流的大學應該滿足怎樣的標準?
周行一:這個“雙一流”的計劃,我認為是非常好的計劃。因為它讓大陸的高校在國際競爭上又可以得到更多的資源,這些資源對大學的發展非常重要。而且這次我也感覺到,“雙一流”也把地區擴展了。以前有些沒有重點高校建設項目的地區這次也有(項目),我覺得這非常有幫助。因為畢竟學術和社會的發展它必須要全面化,如果局限在某一個地區的話,它將來會産生一些問題。
一個好的大學或者一個一流的大學,我認為最主要的它能夠向世界證明,就是他的學生對這個世界非常有用。它能夠證明這個大學對於人類的進步是有幫助的,這也就牽扯到它是不是可以産生新的知識、新的想法,能夠讓人家知道其實這個學校在教育和新知識産生、研究方面都非常好。因為這樣的關係,我們政大一直認為我們是一個能夠領導思想的大學。當然相對你只有思想好還不行,你必須要能夠影響這個社會,所以我們一直在做啟發社會的事情。
做為人文社會科學大學,我們不只是自己要有好的想法,還必須讓這些想法能夠在社會上影響別人,使得他們因為我們新的想法可以進步,所以我們啟發社會。可是這個世界是一個全球化的世界,所以政大也很努力地在做能夠影響世界的事情。我們就把我們的研究,經過啟發社會以後再形成更好的研究,然後給世界上其他的學者、學校和學生去分享。我覺得如果每個學校能夠做到這樣,它就是世界上一流的大學。只是每個學校訓練的學生對象不同,所以這些學生在不同領域裏産生的貢獻會不一樣,不過它的本質應該是類似的。
中國網:未來兩岸高校應該在哪些方面開展更多的交流與合作?
周行一:其實兩岸高校有很多地方可以合作。一是在教育上就可以合作,剛才您提到的學生交換,雙方的學生去念學位。我們可以有這種叫做雙學位(的項目),這些我覺得都是可以做。共同指導學生,我覺得非常重要。
還有政大很希望能夠和大陸的高校做教師的交換。通過這種交換,(大陸的教師)真的會到學校裏來給我們做研究,甚至幫我們學生上上課,我們學生也可以去。或者我們可以做一些比較緊密的研究的結合,學校和學校緊密地研究一些我們剛才講的學校之間都有興趣的問題。
我想政大現在很有興趣就是去解決世界的問題,和聯合國他們談到的永續議題非常相關,所以我們很希望能夠做這個。我想大陸的高校對這個也都非常有興趣,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合作可以非常多元。政大也很希望把我們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形成一個新的機制,跟産業可以做更多的結合。因為我們覺得産業界其實很需要我們的幫助,大陸高校在這方面也非常有經驗。所以我們可以來試試看,是不是經過合作,大陸的高校可以跟台灣的産業結合在一起,我們也可以跟大陸的産業結合在一起,産生這種好的結果之後,我們可以一起去影響這個世界。
中國網:在這個過程中,您的學校可以提供哪些經驗和建議?
周行一:其實我每次看到陸生在學校裏面唸書我就非常的高興。因為我現在比較忙,做校長沒辦法上課,我以前上課的時候,我都覺得陸生在政大唸書的時候,對我們的學生是非常好,因為給我們學生不同的這種刺激。陸生一般來講感覺很認真,他們就給我們這種刺激,他們的想法也不一樣,他們的生活背景也不同,對我們的學生就非常好。所以,我們很鼓勵兩岸的學生多交流,我們也很希望將來經過多交流以後,一些法規可以更開放一些,讓陸生在台灣唸書的時候能夠更方便、能夠更好地發展。
我想經過多交流,自然地它就會形成一個氣氛,所以,交流要一直持續下去。這個氣氛好了,那自然很多事情就水到渠成。台灣的高校實際上經常都和政府做建議,也是往這方面做建議,我覺得漸漸地應該它就會越來越好。
中國網:謝謝周校長,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
(本期人員——責編/記者/文字:杭舟;攝像:王一辰;後期:劉凱;攝影:鄭亮;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