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惠民 >

新聞分析:火星探測器“洞察”號的三大驚艷之處

發佈時間: 2018-05-07 11:07:49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新華社美國隆波克5月5日電新聞分析:火星探測器“洞察”號的三大驚艷之處

提起5日發射的“洞察”號火星無人著陸探測器,或許有人會説,這沒什麼稀奇。上世紀60年代人類就已嘗試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海盜1號”1976年就發回了火星表面照片,2012年著陸火星的“好奇”號更是出盡風頭,更不要説尚未發射卻已備受關注的下一代火星車“火星2020”了。

不過你可知道,與那些著名的前輩探測器相比,“洞察”號毫不遜色。按美國航太局的説法,它其實是臺“時光機器”,承擔了再現太陽系行星歷史的使命。

這是因為,過去30億年中,火星內部“攪動”比地球少得多,可能更好地保存了岩石行星“嬰兒時期”的證據。這使得火星成為一個“化石”星球,探測它“內心”的奧秘就可以揭示太陽系行星早期歷史。

為了完成“時光機器”的任務,“洞察”號儘管不是造訪火星的第一個著陸器,卻有三大驚艷之處:

首先,它將成為第一個在火星“安靜”搞研究的“訪問學者”,為人類探索太陽系等提供助力。

無論是靠“機遇”號傳回的照片,還是“好奇”號採集的樣本,人類對火星的了解迄今大多還停留在表面。不過,“洞察”號可不像那些“前輩”一樣到處漫遊做“表面文章”,它的目標更為“深沉”。它將保持靜止狀態,仔細研究火星內部的特性,包括火星內核的大小與構成、火星內部溫度、地震活動等。

宇宙中遍佈像地球一樣的岩石行星,可遺憾的是,除地球外人類尚未仔細研究過這類行星。科學家指出,“洞察”號探究火星“內心”後,人類可以通過比較地球與火星內部結構的異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園、了解太陽系,甚至借助這些資訊來尋找係外類地行星。

也正因如此,美國航太局指出:“洞察”號“不僅僅是火星任務”。

第二,它配備充足的“兵器”,可以探查火星地震、火星內部熱流以及這顆星球上火山的形成。

“洞察”號配備兩個圓形可折疊太陽能板,展開後著陸器寬約6米。如果一切順利,它將於11月26日著陸火星。隨後,它的機械臂會把其攜帶的地震儀和溫度測量裝置永久安置於這顆紅色星球表面,這可是火星上從未發生過的事。

此前一直有“前輩”嘗試探測火星地震,但迄今尚未有探測器成功,相比之下“洞察”號對於完成這項任務顯得頗有把握。它配備的地震儀不僅可以防風,靈敏度還特別高,足以“感知”尺度為氫原子半徑的地面運動,記錄“火星震”或隕石衝擊所引發的震波。通過研究地震波穿過火星內部的方式,還可推斷出火星的內部構成,如同用X射線對火星內部進行掃描一樣。

除地震外,紅色星球上的火山也讓科學家好奇不已。火星擁有一些特大火山,特別是奧林匹斯火山,高達25公里,幾乎是珠穆朗瑪峰的三倍,而火山的形成可能與其內部的熱量有關。

“洞察”號攜帶的溫度測量裝置可通過錘擊到達火星地下5米或更深處,測量火星內核釋放的熱量。相關數據將揭開火星上溫度隨深度增加的速度、熱量在火星內流動的方式、火星內部能量如何驅動表面變化等奧秘。

另外,“洞察”號搭載的“旋轉和內部結構實驗儀”將通過火星與地球間的無線電傳輸,來評估火星繞軸旋轉産生的擾動,這對確定火星內核大小以及其物理狀態等問題至關重要。

按計劃,“洞察”號將定期向美航太局的深空網路發送更新資訊。利用無線電科學實驗設備,它的位置將被準確追蹤到釐米級別。

第三,它的發射創造了多項新紀錄。

美國航太局以往執行深空探測任務的飛行器,均從東海岸升空然後向東飛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地球自西向東旋轉,向東發射可以利用地球自轉加速度來助力。

但此次“洞察”號從位於加利福尼亞州中部的范登堡空軍基地升空,是第一個在西海岸發射的星際發射任務。這是由於“洞察”號個頭較小,“宇宙神”V-401型火箭的推力足以帶其向南飛入太空,前往火星。另外,最近范登堡基地發射任務較少,可以滿足“洞察”號的發射窗口。

以卡通明星“瓦力”和“伊娃”名字命名的兩顆“雙胞胎”迷你衛星也將與“洞察”號同行,成為首批進入行星際空間的立方體衛星。這兩顆成本約為1850萬美元的衛星將在“洞察”號著陸時,把遠距離遙測結果直接發回地球。

此外,“洞察”號送去火星的,還有一個存有240萬太空粉絲姓名的晶片。其中不僅包括科幻影片《星際迷航》中柯克船長飾演者威廉·沙特納這樣的知名演員,也有不少普通人。(郭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