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惠民 >

中國科學家完成世界最大野外調查 生態研究成果矚目

發佈時間: 2018-04-19 14:37:22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中國科學家完成世界最大野外調查生態研究成果矚目

中科院院士、“生態系統固碳”項目群首席科學家方精雲介紹系列成果。 孫自法 攝

記者18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以中國數百位科研人員歷時5年完成當今世界調查範圍最大的野外調查項目為基礎,科學家們對調查所採集數據進行多個層面系統研究,在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原創性成果,在最新一期國際權威學術刊物《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以專輯形式發表。

中科院于2011年1月啟動“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簡稱“碳專項”),設立了“生態系統固碳”項目群。在5年執行期間,來自全國的350多名科研人員,按照項目統一的實驗設計和調查方法,系統調查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森林、草地、灌叢、農田)碳儲量及其分佈,調查樣方17000多個、累計採集各類植物和土壤樣品超過60萬份。

中科院院士、“生態系統固碳”項目群首席科學家方精雲表示,這是當今世界調查範圍最大的野外調查項目,為研究中國植被生産力、碳收支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宏觀格局提供了大量野外實測數據,也為國土資源規劃、保護與利用,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願景實現提供了重要的本底數據。

方精雲隨後組織科研人員打破課題間壁壘、實現數據完全共用,在凝練出若干個重大科學問題的基礎上,對野外調查所有採集數據統一匯交整理,並統一控制數據品質、統一進行數據挖掘,從多個層面系統深入地分析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源匯特徵、驅動因素以及相應的生態系統功能,並取得一系列原創性重大成果。

他介紹説,所獲原創性科研成果主要包括:一是闡明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在過去幾十年一直扮演著重要的碳匯角色,2001-2010年間,陸地生態系統年均固碳2.01億噸,相當於抵消了同期中國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的14.1%,其中,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是固碳主體,貢獻了約80%的固碳量;二是首次在國家尺度上通過直接證據證明人類有效干預能提高陸地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例如,揭示了農業政策對中國農田碳匯的貢獻,提供了中國農田土壤固碳的直接證據,證明了秸稈還田在中國農田土壤固碳中的貢獻;三是在國家尺度首次證實了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生産力和土壤碳儲量之間普遍存在正相關關係;四是首次在國家尺度上開展了群落層次的植物化學計量學研究,驗證了生態系統生産力與植物養分儲量間的正相關關係。

方精雲表示,PNAS此次以專輯形式,全面、系統地發表項目群的7篇研究成果,這不僅是中國首次,也是亞洲首次,國際上也十分少見。該成果的發表彰顯了中國科學家在碳迴圈、全球變化、生態系統生態學等領域的國際地位,體現了中國科學家在該領域的研究從國際跟蹤和並行到領跑的飛躍。

美國科學院院士Inder M.Verma認為,“該專輯主題不僅在科學上,而且在社會領域上,都非常重要,應該會在世界上引起廣泛的興趣和産生重大的影響”。(記者 孫自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