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科學護膚就在這個春季

發佈時間: 2018-04-10 11:01:32   |  來源: 新民晚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與氣溫變化相關的常見皮膚問題主要有兩種:冬天易發凍瘡,夏季好發癬病。在這氣溫逐漸攀升的時節,就來聊一聊淺部真菌病的預防保健知識和規範治療觀念,幫助患者及其家人遠離皮膚問題。

人群中約1/4受到困擾

夏季易發的手足癬、體股癬有一個專業術語叫做淺部真菌病。它是由真菌侵犯皮膚、毛髮、手指足趾甲板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括甲真菌病、手足癬、體股癬等,全球範圍內皮膚真菌病發病率為20%-25%,且逐年上升。我國淺部真菌病發病率高,其中以甲真菌病(俗稱“灰指甲”)和足癬(俗稱“腳氣”)的發病率最高。甲真菌病的發病率佔自然人群的2%-18%,60歲至79歲人群的患病率更高。我國南方足癬的患病率高達50%-60%,同時足癬的復發率也很高,約84%的患者每年發作2次以上。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張建中教授指出,淺部真菌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傳播途徑廣泛,致病菌不僅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還可以在動物與人,污染物與人之間傳播。例如與患者共用生活用品,混穿鞋襪,在公共浴室、健身房、游泳池等場所裸足,都可能被感染或將病菌傳染給其他人。

值得注意的是,淺部真菌病患者不同部位之間也會自身傳播,如足癬可引起手癬、體股癬及甲癬,約1/3足癬患者常伴有甲真菌病。張建中教授特別提醒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糖尿病繼發真菌感染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4倍,同時甲真菌感染可增加糖尿病患者手、足感染的發生率,是發展成糖尿病足的重要環節,需加以預防。

不同皮膚病之間難分清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皮膚科主任鄭捷教授表示,淺部真菌病是一種不易徹底治愈的疾病,不及時、不規範的治療會導致病情反覆,輕則影響日常生活,讓患者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到自卑、尷尬,産生很大的心理壓力;重則繼發細菌感染,帶來皮膚炎症反應,引起丹毒、急性淋巴管炎或蜂窩織炎三種嚴重的並發癥。

然而,目前人們對淺部真菌病仍存在很大的治療誤區,導致就診率低並且依從性差。我國足癬患者大多數自行購買外用抗真菌藥物治療,僅有不足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治療前到醫院進行確診,並且患者往往在症狀消失後就立刻自行減藥、停藥,沒有堅持規範治療。這些治療誤區會導致患者的病情延誤或加重、治療無效甚至復發。

此外,根據調查顯示,由於淺部真菌病和其他皮膚病的一些症狀類似易混淆,許多患者往往自行判斷用藥,導致病情延誤甚至加重。以手足癬為例,手足癬和濕疹都有痛癢的現象,部分患者往往會因皮膚表層出現皮疹且奇癢現象的發生便輕率地以為是患上“濕疹”,自行用藥加以治療。但由於這兩種病的致病源不同,治療方案也完全不同。濕疹患者如果使用了激素類軟膏治療一般效果都會很不錯的,而手足癬患者外用激素軟膏反而會讓病情加重。

系統口服藥物可治標治本

根據淺部真菌病流行病學調研發現,淺部真菌病的致病菌主要為皮膚癬菌、念珠菌、黴菌等,多菌種混合感染近年呈增多之勢,因此醫生需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進行綜合診斷。調研還指出,應根據菌種的不同合理選擇抗真菌藥物。若病原真菌不明時,建議使用能同時針對皮膚癬菌、黴菌和酵母三大類真菌均有效的藥物。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真菌科主任劉維達教授指出,患者一旦發現疑似淺部真菌病症狀,應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嚴格遵照醫囑並堅持規範治療。目前,淺部真菌病的治療方式較多,依照中國手癬和足癬診療指南(2017修訂版),主要包括局部外用藥物治療和系統抗真菌口服藥物治療。另外,隨著豢養貓狗等寵物的家庭增多,人群中頭癬發病率增速明顯,需引起人們的注意。頭癬和體股癬診療指南均指出,對於外用藥治療效果不佳、廣泛或反覆發作,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應使用系統抗真菌口服藥物進行治療。

淺部真菌病很頑固,發病率高,又容易復發,但是只要患者嚴格按照醫囑用足劑量用足療程,症狀消失後再堅持用藥一段時間,相信這類疾病是有機會治愈的。(潘嘉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