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26年在海南西岸種下338萬株海防林
陶鳳交和她的“綠色娘子軍”(故事·百姓影像)

發佈時間: 2018-03-29 11:23:35   |  來源: 人民日報   |  責任編輯: 郭江

 

圖為陶鳳交帶領綠色娘子軍去海邊植樹。廖傳松攝

海南有山、有海、有藍天白雲,有荒漠嗎?

有的。在美麗的海南島西部昌化鎮,曾有一片34321畝的沙化土地,屬於典型的荒漠。

26年前,33歲的陶鳳交和幾十位姐妹開始種植防風林。26年過去,“陶鳳交們”白了頭,種下的338萬株木麻黃樹,為蔚藍大海拼接上一片濃綠……

曾經,對於生活在海南島西岸昌化鎮的鄉親們來説,蔚藍的海並不只是意味著美,也意味著颱風來臨時的暴烈,颱風吹過,植被不存,雞犬難生;滿目金黃的沙,並不意味著詩意的浪漫,平日裏沙地糊不了口,烈日下沙子燙得站不住腳。三伏天出門,哪怕捂出痱子也要穿上長袖長褲戴上斗笠面罩,既要防曬,也要防沙。

也有人想過治沙,可始終沒成功。因為這片荒漠,鎮上的男丁要麼出海打魚,要麼出外謀生。這一切,直到26年前才有所改變。

“樹不種活,我不甘心”

昌化多沙少林,要治。

1992年,一個外地老闆承包了昌江棋子灣段海防林的營造工程,請當地村民去種樹,工錢是每天7元。鎮上男丁沒人幹這活,陶鳳交沒有猶豫,為了生活,她和村裏其他姐妹們一起加入了種樹的隊伍,成了造林員。

“那地方怎麼種得活樹?”村民們都不信。流沙、高溫、缺水、多風,隨便一項,都是幼苗的剋星。

確實,1995年德國專家對棋子灣流動沙丘進行考察,得出的結論是無法治理。

荒地上沒有住處,要在離種樹點很遠的地方搭窩棚,午間休息身下時不時會冒出一條蛇。沒有能走車的路,種苗和土壤要從昌化漁港一擔擔挑過小角中角大角海灘,一百來斤的擔子,一挑就是幾公里。沙地路不好走,深一腳淺一腳,有人笑稱這樣走下去,過一陣就能練好輕功“水上漂”。

眼看苗木種一批死一批,當初承包海防林造林任務的老闆選擇放棄……這時,陶鳳交急了:“3年沒種活一棵樹,我不甘心。”

與陶鳳交一樣不甘心的,還有當時林業部門的工作人員。造林的承包商走了,“陶鳳交們”在林業部門的支援下,自己種上了林。1997年,海南省林科所的專家提出了先種植野鳳梨固沙,再種木麻黃樹苗。野鳳梨活了,固定住了流沙;木麻黃一點點長大,又為新的小樹苗擋住了風……

對於“陶鳳交們”來説,這相當於把一項工作變成了兩項,付出的辛勞也變成了雙倍。工錢依然不高,卻沒有人偷懶。她們甚至還給自己加活,原先種樹苗沒有營養袋,姐妹們商量配個營養袋應該更容易活,肩上挑的擔子也更重了。

1996年,第18號颱風襲擊海南,昌江受災。“陶鳳交們”種下的1249畝海防林,最後僅存活700多畝,按照和林業部門的協議,她們虧本了,但陶鳳交和姐妹們態度堅決,“我們再種!”

德國專家的斷言被打破了。到2010年昌江完成海防林建設任務時,全縣海防林面積超過5.2萬畝,陶鳳交和她的姐妹們親手種下了1.88萬畝,佔全縣海防林面積的36%。

“不圖別的,就要那片海防林”

坐在沙發上,陶鳳交59歲,文敬春41歲,鐘應尾53歲,文英娥77歲。

和陶鳳交一起種樹的姐妹,多時有60多人,少時20多人。但來來去去26年,這4人一直都在。她們説起自己的情義時很有血性:“同甘共苦,把樹種好。”

造林的承包商離開後,陶鳳交和昌江縣林業局開始簽承包合同。直到今天村裏還有人説,“稍微精明一點的人,都不理解她們為什麼簽這種合同。”

海防林不同於經濟林,每25年砍伐更替一次,中間幾乎沒有別的收入。林地以木麻黃為主,林木的經濟價值也不高。最近幾年,昌化靠海的旅遊優勢凸顯出來,鄉親們工作的機會和收入多起來了,打零工的收入比種林要高很多。

林地的承包,沒有讓陶鳳交和姐妹們富裕起來,卻産生了巨大的社會和生態效益。濃濃的綠擋住了風沙,在昌化蔓延開來。“在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中,我們找到了自己的優勢。片片海防林為昌江打造海岸帶公園奠定了生態基礎,接下來,我們還將加強生態修復,城鄉一體提升凈化、綠化、彩化、美化、亮化水準,在海尾打造國家濕地公園,按照省域點線面全域旅遊建設的要求,把昌江建設成為大花園大景區。”昌江縣委書記黃金城告訴記者。

不僅如此,海南從2015年起推行全省多規合一,全省劃定一道生態紅線,無論是海防林,還是海岸線200米範圍,都成為必須嚴格保護的區域。“陶鳳交們”感到欣慰:“我們種林不要什麼,就要‘綠’。能夠‘綠’下去,我們就開心了。”

“哪有風沙,就到哪種樹”

文敬春給記者算了筆賬:“如果打份固定工,一個月至少有2000—3000元收入。可是種林,一年中要忙大半年,收入也不過一萬元。而且,種林時要照看林地,林地被毀壞了要隨時補種。種樹的人,根本不可能同時再打其他固定工。”文英娥已經77歲了,再也挑不動100斤以上的擔子,就把兒媳婦的名字也寫上了合同,繼續種海防林。

“陶鳳交們”種樹,也從“種活就好了”,變成“哪有風沙,就到哪種樹”。這信念中透著驕傲:“這種木麻黃,我們2008年、2009年已經實現100%成活了。”

種的樹越來越多,需要補種樹木的地方也越來越遠。但“陶鳳交們”依然在尋找需要種樹的地方。“子孫後代、鄉里鄉親都可以享受這片‘綠’。”陶鳳交説。

據海南省林業廳營林處處長蔡興旺介紹,海南的海防林在無數“陶鳳交們”的努力下,已經實現了全面合攏。在過去的五年內,海南共種植沿海防護林體系林37.1萬畝,其中種植海防林基幹林帶7.3萬畝,全省森林覆蓋率已達62.1%。

海南省林業廳負責同志告訴記者:“‘陶鳳交們’是海南與沙漠抗爭的綠色娘子軍,海南的青山綠水是一筆金錢買不來的財富,要像愛護生命一樣愛護這裡的生態環境。”

傍晚漫步在棋子灣畔,沿著細細的金沙灘望去,眼前是晚霞映出天際線的斑斕大海,身後是濃密的綠色,迎面吹來溫潤的海風,人們會禁不住感嘆,天高海闊的世界竟然這樣美好。

這美好的背後,是陶鳳交和她的綠色娘子軍26年的青春和汗水……(記者丁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