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重慶為長江加道濾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發佈時間: 2018-03-28 10:28:07   |  來源: 人民日報   |  責任編輯: 郭江

 

空中俯瞰長壽湖群島。張勇攝

工作人員正在清理江上的漂浮物。記者蔣雲龍攝

679公里,是長江重慶段的長度;300億立方米,是三峽庫區重慶段的水容量。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重慶責任重大。通過堅持“建、治、管、改”並舉,目前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為優。下一步,重慶將加強區域協調,破解長江生態修復難題,將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落到實處。

“江清岸潔4個字,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了。”陽春三月,平湖萬州。在整潔的濱江路,陽光灑在清澈的長江水面上,重慶萬州區環保局局長劉勇的這句話顯得尤為突兀。

“2017年,我們建成了40座鄉鎮污水處理廠,一年減排生活污水500萬噸。”劉勇説,“萬州城區3座污水處理廠每天處理污水超過12萬噸,收集率達到91.9%。萬州既是老城區又是半淹城區。我們基本上做到了應收盡收,不讓污水進長江。”

關閉搬遷重污染企業256家

在萬州區申明壩污水處理廠,露天管道內,一股2米寬的水流急速奔涌著。“這是出水口,水質基本達到了Ⅰ級A標準。”渝東水務萬州分公司經理謝翠華説,“這條管道24小時排放不停,處理能力為一天3萬噸。”

岸上的污水有處理廠,江上的污水怎麼治?

“船上的生活污水、垃圾、油污三大污染源都不允許直接入江,必須交給專門的垃圾收運船。”萬州海事處副處長廖小奇介紹説,“垃圾收運後,統統運上岸交接。通過落實垃圾交運文書、加強行政處罰,實行每船必檢等細化制度設計,保證了收集率。去年的收集量就達到了65噸。”

排污的口子堵住了,但江面清漂仍然是重頭工作之一。29歲的萬州小夥劉波,在江上清漂已有5年。

“江面漂滿生活垃圾的情況,現在已經不可能出現了。最多是汛期的時候支流水流衝來大量枯枝爛葉。”劉波説,除了人工清漂,現在當地還購置了幾輛機械清漂船,清漂能力大為提升。

對於長江經濟帶建設而言,“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已經成為共識。沿岸城市工業發展如何規劃,也成為各地政府面前一道嚴峻的考題。

“在萬州,環保局和發改委共同制定了禁投清單。落後産能和過剩産能統統關停並轉,對化工産業進行提檔升級,要求污染物全部在內部迴圈解決。”萬州區發改委副主任萬有華介紹説,“我們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也不走邊污染邊治理的錯路。按照環保化、生態化、合理化的要求,産業正在從重化工向精細化工調整。”

截至目前,重慶已累計關閉搬遷256家重污染企業,主城區基本實現沒有燃煤電廠、沒有燃煤鍋爐、沒有化工廠、沒有鋼鐵廠、沒有水泥廠和燒結磚瓦窯。

取締圍欄養殖,岸線5公里內禁止新建工業園區

長壽湖,庫容10億立方米,是西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也是長江的重要支流。而10多年前,這裡有近萬畝網箱網欄養殖,由於部分養殖業主肥水養魚和過度捕撈,長壽湖水生態系統急劇惡化,一度達到劣Ⅴ類水質。

“什麼叫肥水養魚?岸邊堆積著化肥和雞糞,傾入水中就是肥水,雖然有利於養魚,但對水環境卻是嚴重的污染。”長壽區副區長宋平介紹説,“那時候,人在長壽湖岸邊走,風裏滿滿都是臭氣。”

王興輝一家當時就在湖邊養魚。“那時是為了生活沒有辦法,但是看著本來清亮亮的湖水變得又臟又臭,確實心裏過意不去。”王興輝説,“政府要求徹底取締網箱養魚的時候,我還是支援的。”

“徹底取締網箱養魚後,長壽湖區域啟動了生態搬遷。涉及長壽湖各島嶼以及湖岸500米範圍內的數千戶居民。”長壽區環保局副局長陳波介紹説,“搬遷不僅實現了長壽湖生態環境的減載,也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生産生活條件。”

重污染企業一一關停,現存企業必須達標排放。嚴把環評審批關,長壽湖周邊實現了工礦企業的零增長。與此同時,長壽區城鎮生活垃圾收集清運處置率達到98%,建立流域清漂長效機制,轄區內水體基本保持清潔。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關閉搬遷了218家畜禽養殖場,整治248家畜禽養殖場的污染問題。

“我們還與上游的梁平區、墊江縣建立了跨境定期協調機制。”陳波介紹説,“對跨境污染聯合查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流域污染治理協調等工作進行溝通協調,三區縣共同治污。”

按照重慶市整體規劃,各區縣堅決禁止在長江幹流及主要支流岸線1公里範圍內新建重化工項目、在5公里範圍內新佈局工業園區。目前,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為優,長江支流水質總體優良,納入國家考核的42個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0.5%。長江兩岸各類自然保護區增至58個。

在長壽湖,水環境品質逐步好轉,生態系統逐步恢復,污染輸入大幅降低,前來過冬的候鳥種類達到30多種。

破解長江生態修復難題,加大區域協調力度

儘管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修復長江生態環境,仍然面臨不少挑戰。

三峽工程建成後,高峽出平湖。大壩蓄清排渾,在冬季保持175米高水位,在夏季保持145米低水位。三峽庫區兩岸形成漲落幅度30米、面積348.9平方公里的消落帶。消落帶範圍內,蓄水期淹死耐旱植物,枯水期幹死耐淹植物。缺乏植物,後果就是水土流失。消落帶的治理,被認為是世界級難題。

在長壽湖,記者看到,湖中的大小島嶼綠意盎然,但是與水面相接處往上,可見數米高光禿禿的岩石。

“長壽湖的消落帶多是岩石,不會造成污染和水土流失,但就治理而言,無法生長植物,是個嚴重問題。”宋平介紹説,目前長壽區已經與多家科研院所進行合作,尋求最佳治理方案。

中山杉的種植似乎為消落帶治理帶來了希望。在萬州區部分區域的165米蓄水水位線,1200畝中山杉平均存活率達到85%。“我們目前也正在制定一個景觀規劃,會通過多種治理方式合力,進一步解決消落帶治理的難題。”劉勇介紹説。

對於長江沿線各地而言,還有一個共同的難解之結——餐飲船。

“粗略估計,萬州區以前每天有3000多人在船上用餐。污水、垃圾、糞便都是直排長江。”劉勇介紹説,萬州區集中對餐飲船舶進行整治,除3艘證照齊全、環保設施正常運作的餐飲船舶還在運營外,其餘20多艘餐飲船全部交由造船廠拆解完成。

“現在一年多了,沒有反覆。僅存的3艘合規餐飲船,所有垃圾污水,也是收集後全部上岸處理。”劉勇説,很多區縣都來萬州學習整治餐飲船的經驗。

為儘快破解長江保護的類似難題,全國兩會期間,住渝政協委員也曾聯名提案呼籲,希望國家建立省際間重點區域和流域生態文明建設機構,統一規劃沿江産業,統籌協調跨地區、跨流域的聯動治理,推動各省區市步入共同打造長江生態屏障“大保護”時代。

提案還提出,希望加快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改革,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産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統一行使監管城鄉各類污染排放和行政執法職責,力求為破除長江自然資源資産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分散交叉”“多頭監管”先行探路、取得經驗。(蔣雲龍 胡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