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上海人新添垃圾分類好習慣
生活垃圾定點定時分類投放 紙牌法記住用品分類

發佈時間: 2018-03-27 10:48:10   |  來源: 中國環境報   |  責任編輯: 郭江

 

“小區是我家,要讓家變得更美麗,就要做好自己小家的垃圾分類。”在上海,小區居民的生活垃圾分類意識不斷提高,也有力地推進了垃圾分類工作的進程。

目前,上海已經實現綠色賬戶新增200萬戶的目標,累計達到441萬戶,全年新增積分10億分,消納積分5.2億分。

為什麼上海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能夠風生水起?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市區兩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推進外,還與廣大居民的理解、支援和積極參與密不可分。

1.垃圾分類融入日常生活志願者蹲點督促,匯總每個家庭的綠色日誌

垃圾分類不少地方都搞過,但真正做精做細、並且持續下來的不多。長寧區愛建小區數年前也嘗試過,但居民們熱情消退得很快。去年,愛建小區中華別墅區重新啟動這項工作,如今,95%的住戶做到生活垃圾定點定時分類投放,實現餐前垃圾減量近30%。

在這方面,小區保潔員的感受最深:“以前,我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從居民扔的濕垃圾中,揀出可回收的幹垃圾。現在,只要粗略檢查就可以了,180戶居民已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在小區門口,整齊地放置著“綠色賬戶積分兌換機”和顏色各異的垃圾箱:藍色裝可回收物,棕色裝濕垃圾,紅色裝大件幹垃圾,綠色專門收集玻璃。記者看到,陸續有居民將幹、濕垃圾分別投進不同垃圾桶,幾個穿著綠馬甲的志願者手持綠色賬戶記錄手機,為居民的綠色賬戶積分卡積分。“垃圾分類一點也不麻煩,我們都習慣了。”正如這位居民所説,垃圾分類已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按照制度設計,每戶居民需從源頭分類、定時定點投放。居委會組建了志願者隊伍,每天早晚輪班在小區垃圾房前蹲點督促,勸導居民對混裝垃圾進行分類,親手示範如何投放。

居委會還實施數據實時統計機制,由志願者詳細記錄居民垃圾投放的分類情況,匯總形成一家一戶的家庭綠色日誌,讓無主垃圾無處藏身。小區還設置紅黑榜,表彰分類良好的家庭,督促改變分類不徹底的情況。

志願者曾發現一袋沒有分類的“無主”垃圾被隨意丟棄。為了找到垃圾“主人”,他們打開散發著異味的垃圾袋,終於在垃圾裏找到一張濕漉漉的外賣送貨單。查看監控後,確認是某戶居民偷偷扔的。於是,居委和物業便在小區貼出告示,提醒這戶居民要配合垃圾分類工作。之後,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事情。

“我們原先訂的目標是,第一個月垃圾分類達20%,沒想到一週時間就達到80%。”居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

為了讓居民看到垃圾分類、迴圈利用的效果,居委會還將小區活動室屋頂改造成“一平米”菜園,實施黨員志願者包乾管理,收集餐前垃圾製作酵素肥料,用於菜園施肥,蔬果成熟後給小區孤老、高齡老人送愛心菜。廚余垃圾變成酵素做了肥料後,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實現了垃圾減量。如今,中華別墅區的廚余垃圾從分類前的195桶縮減為135桶,環比減量29%。

2.為精確治理提供大數據支撐

二維碼追溯分類,發現錯誤及時進行短信提醒

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的一處商品房小區,最近引入了生活垃圾智慧分類系統。居民把分類垃圾投入指定垃圾箱的同時,通過貼在垃圾袋上的二維碼可追溯分類情況,如果發現居民出現分類錯誤,後臺會發短信對居民進行提醒。

記者看到,這套生活垃圾智慧分類回收機有3個金屬箱,分別寫著幹垃圾、濕垃圾與可回收垃圾。使用時,居民先在二維碼自助印表機上領取幹垃圾與濕垃圾兩張二維碼貼紙,將貼紙分別貼在兩袋垃圾上。然後,讀取器掃描二維碼後,相應金屬箱的頂蓋就會打開,居民就可以完成垃圾投放了。

小區負責人説,在使用這套系統前,居民已經到居委會進行了實名登記,綁定了個人資訊。每個垃圾箱的底部都有稱重系統,與後臺數據服務系統相連。居民投放垃圾後,後臺數據系統能清楚地知道哪戶居民、在什麼時間進行了垃圾投放,以及垃圾種類、重量等資訊。

60多歲的孫阿姨在家常備兩種顏色的垃圾袋,粉色裝幹垃圾、黑色裝濕垃圾。使用生活垃圾分類系統,對她來説也不困難,“跟著志願者操作兩次就會了”。

這套系統於今年1月在小區內上線,19幢居民樓前已放好10套回收機,基本可滿足1400戶小區居民的垃圾投放需求。街道黨政辦有關負責人説:“未來,這一系統可能會為社區精確治理提供大數據支撐。”

3.不分類不收運成硬約束

分類投放,分類運輸,紙牌法加深記憶

去年年底,虹橋臨空經濟園區第一批72幢樓宇試點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這也成為上海首個推廣生活垃圾減量分類的試點園區。“不分類不收運”成為硬約束。

經過培訓,大樓物業和保潔人員首先掌握分類方法,接下來在企業內部開展教學推廣。一位物業經理設計出“紙牌記憶法”,將三類常見垃圾和第四類有害垃圾分別用4副牌標識,每副54張牌上都印有一件物品,只需將紙牌扔進對應的垃圾桶,練習一兩遍就能記住200多件常見生活垃圾的分類。在培訓中,他還隨手挑出一袋垃圾,一樣一樣揀出來分類,幫助工作人員加深記憶。

在國航貨運辦公區,記者看到,幾乎每兩排工位間就有一組垃圾桶,每組3個桶上用不同顏色標識濕垃圾、幹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公司負責人表示,企業內部保潔員每天三次定時來工位清理垃圾,再按類別放置到每層樓固定的大垃圾桶,由物業保潔將樓層垃圾分類清運至整個大樓的垃圾房,最後由環衛公司每天分時段運走不同種類的垃圾。

同時,臨空園區還向72幢試點樓宇的租戶發放了450份《單位生活垃圾分類責任承諾書》,由企業法人簽名承諾實行垃圾分類。最終,園區回收《承諾書》427份,回收率94.9%。(記者 蔡新華 實習記者 徐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