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惠民 >

老齡工作相關機構改革看點

發佈時間: 2018-03-20 14:25:46   |  來源: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郭江

 

按照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全會的精神,為了樹立大健康的理念,從全方位、全週期的視角來提供健康服務,新組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是必然要求,這恰恰與健康老齡化的理唸有著十分密切聯繫。

——中國網觀點中國2018全國兩會系列評論之四十二

3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五次全體會議批准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的日常工作將從民政部移交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承擔,民政部代管的中國老齡協會也改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代管。

全國老齡委、全國老齡辦與中國老齡協會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簡稱全國老齡委)是國務院層面關於老齡工作的議事協調機構,成立於1999年10月。全國老齡委由國務院分管領導同志擔任主任,民政部部長、人社部部長、中組部一位副部長、國務院一位副秘書長擔任副主任。全國老齡委的組成單位涉及黨政軍群,有30多家。

全國老齡委下設一個辦公室,即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簡稱全國老齡辦)。在本次國務院機構改革以前,全國老齡辦設在民政部,也就是説,由民政部承擔全國老齡委的日常工作;民政部的部長兼任老齡辦主任,一位副部長兼任副主任,一位黨組成員擔任常務副主任、主持老齡辦工作。

中國老齡協會的前身是1982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老齡問題世界大會中國委員會”,同年10月改為“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1995年2月正式更名為中國老齡協會,為副部級事業單位,由民政部代管。

在1999年10月全國老齡委成立時,中國老齡協會既是作為其成員單位,也開始負責其日常工作。2005年8月,經中央編委批准,全國老齡辦與中國老齡協會實行合署辦公。全國老齡辦的常務副主任同時是中國老齡協會的會長,老齡辦的其他幾位副主任同時也是老齡協會的副會長。

簡言之,全國老齡委是國務院的議事協調機構,由民政部代管的全國老齡辦負責全國老齡委的日常工作,中國老齡協會與全國老齡辦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

全國老齡辦由國家衛生健康委代管的戰略考量

本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承擔全國老齡委日常工作的部門調整了,全國老齡辦(即中國老齡協會)作為全國老齡委的下設機構,也順理成章地從民政部劃到了國家衛生健康委——這是機構改革操作層面的必然。更深層次和戰略層面的考慮,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全會精神。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這一重要部署,被納入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予以統籌考慮。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指導思想中,把職能優化協同高效作為著力點。

按照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全會的精神,為了樹立大健康的理念,從全方位、全週期的視角來提供健康服務,新組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是必然要求,這恰恰與健康老齡化的理唸有著十分密切聯繫。以健康中國的戰略為引領,讓綜合性的健康部門來統籌傳統意義上的醫療衛生和老齡工作,有利於相關職能的進一步優化、協同與高效。

二是順應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主要矛盾的轉化。

改革開放初期到20世紀末,我國經濟發展水準還不高,居民收入水準比較低,養老的職責主要靠家庭。那個時期,政策能夠兜住的老年群體,是最弱勢的城鎮“三無”老人和農村五保老人。老齡政策本質上是補缺型的老年人福利,民政部門恰是社會福利工作的主管部門。全國老齡委成立時,民政部門承擔其日常工作,恰如其分。

世紀之交,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未富先老的問題凸顯出來,加快籌資成為應對老齡化的頭等大事,養老保險的改革發展一度唱了主角。而在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全覆蓋以後,老年人醫療衛生支出攀升、老年人健康狀況堪憂、老年期以前的健康問題帶來老齡期健康惡化,成為更加突出的矛盾。把“接力棒”交給衛生健康部門,至少是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的需要。

三是有利於提供全週期健康服務和推進醫養結合。

早在1987年5月世界衛生大會提出健康老齡化的理念時,就強調了全週期的健康概念。老年階段的健康問題,很多是源自此前的生命階段。例如,阿爾茨海默病通常被認為是典型的老年病。在美國,患有這種疾病的人,90%以上都是老年人。儘管絕大部分患者在老年階段才表現出病徵,但證據表明,是否會患上阿爾茨海默病,與中年時期的心血管健康狀況緊密相關。體重超重、吸煙、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膽固醇偏高的中年,老年階段阿爾茨海默病患的概率明顯更高。

為了促進老年人的健康,肯定不能局限在老年時期,一定要關口前移,甚至要從娃娃抓起——健康部門在這方面的專業優勢比社會福利主管部門更強。在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或相融合發展這個領域,“醫”的專業門檻也高於“養”的專業門檻,而且有關部署也已經納入到《“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之中。

下一步值得關注的老齡工作相關機構改革看點

儘管全國人大批准了國務院涉及老齡工作的機構改革方案,但由於黨群系統的機構改革方案還沒有公佈,而且全國老齡委成員單位新的“三定”方案需要制定,地方的相關機構調整也有一個過程,因此下一步還是有不少看點值得關注。

第一,如何加強黨對老齡工作的領導。

十九屆三中全會指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首要任務是,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加強黨對各領域各方面工作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

如此重要的工作,加強黨的領導是必然。具體途徑是黨中央成立相應的機構?還是在全國老齡委成員單位中加強黨的部門的職能作用?或是採用統籌黨政軍群的創新思維、出臺超出預期的創新型方案?讓我們拭目以待。

第二,如何優化老齡工作相關部門的職能。

此前,全國老齡委的成員單位中,有些應對老齡化的作用比較突出,有些則不太積極;一些迫切需要統籌推進的問題,由於沒有真正形成高效協作的機制,久拖不決;應對老齡化往往只盯著老年人,全週期的視角還需要普及;老年人的物質需求、文化娛樂需求相對好滿足,而要滿足老有所為、精神慰藉等更高層次的需求,則有不小的難度。

如何通過機構改革和職能優化,特別是內設機構的調整和老齡辦協調功能的強化,調動各個成員單位,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向主動應對轉變、向統籌協調轉變、向全生命週期轉變、向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轉變?也值得期待。

第三,如何推進地方老齡工作機構改革。

目前,省級老齡辦的設置,大多數套用了國家層面的安排,由省級民政部門代管副廳級的省級老齡辦。有的省份老齡辦與民政廳(局)平級,或者老齡辦主任“高配”正廳級。也有的省份在民政廳內設一個老齡工作處,承擔省級老齡辦的職能。在組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老齡辦由國家衛生健康委代管以後,可以預期,地方各級衛生健康委員會將紛紛組建,地方老齡辦劃到衛生健康委也是大概率事件。

不過,按照十九屆三中全會精神,只要能夠保證黨中央令行禁止這個關鍵的前提,省級及以下的老齡工作機構如何設置,地方是有自主權的,完全可以因地制宜、探索創新。實際上,對於地方來説,更重要的努力方向是重心下移,切實加強城鄉社區的老齡工作,讓國家對應人口老齡化的政策真正在基層落地生根、結出碩果。(作者:顧嚴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