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惠民 >

讓社會化養老“青春永駐”

發佈時間: 2018-03-20 14:24:02   |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責任編輯: 郭江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瀋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潘利國認為,當前養老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應對人口老齡化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社會養老體系建設、養老保險、醫療康復、家政服務等方面。他建議全國人大把推動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作為監督工作重點,適時聽取國家部委相關專項工作報告,促進政府加快構建與百姓需求相適應的多層次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滿足居家老年人多元化服務需求。

養老問題自然也是這次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市長王誠代表建議,大力發展社區居家養老,將傳統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的優點結合起來,以政府為主導,以社區為依託,以家庭為核心,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專業的服務。具體而言,應當發展縣區級居家養老指導中心、街道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社區養老服務站三級中心,實現區域內社區養老服務統一標準和運營。

“空巢老人”“未富先老”等構成中國式老齡化社會。有關資料顯示,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佔農村老年人口的37%。並有專家預測,2030年中國將成為老齡化程度最高國家。還有數據顯示,中國1.67億老人中,有一半過著“空巢”生活,子女由於工作、學習、結婚等原因而離家後,獨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婦無人照料,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進入老齡社會,贍養老人既是家庭的事,更是全社會的事。社會化養老機制逐步形成,但就目前來講,尚不完善。依賴親情的家庭式養老恐令很多家庭“杯水車薪”,脫離親情的社會化養老又缺乏“家庭溫暖”。“中國式養老”首先要基於國情,著眼當前、放眼未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讓親情的溫暖與社會的力量有機結合,實現“1+1>2”。鋻於此,構建以居家養老為主體的多層次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是“最大公約數”。

“國標”上路,標誌著社會化養老按下“快進鍵”。2017年12月29日,國家標準委發佈了《養老機構服務品質基本規範》國家標準,健全了養老機構標準體系,為進一步規範養老機構服務品質提供了指引。無論是從“夕陽産業”的健康發展,還是從激發“銀發經濟”的活力,都必須在體制機制上創新改革,不斷探索與時俱進的養老之路。“國標”將是一個新起點,將引領規範養老服務與創新養老模式一起前進。

親情工資,“薪”鮮養老。一些地方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方式,如江蘇南京推出“家屬照料型”模式,子女、兒媳在家照顧臥床不起的父母公婆,政府也可以給其發月工資,就讓人感覺很新鮮。此外,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模式也在一些地方推開。2014年9月,財政部、民政部等四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做好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比較完善的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制度,重點安排與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相關的項目。在政府購買養老服務這一塊,還存在著很大的改革和探索的空間。

讓社會化養老“青春永駐”,讓多元化養老“永遠年輕”。從政策層面上講,需要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元化、多保險的養老體系,並制定能夠調動與發揮自主養老潛能的機制;從個體角度看,需要主動作為,提前謀劃,這是對自己負責,對未來負責。(李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