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補短板兜底線以改革促發展 開啟健康甘肅建設新征程

發佈時間: 2018-03-16 14:58:32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郭江

編者按:新時代,新征程。隨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各地紛紛加快探索特色醫改之路,不斷增進群眾健康福祉。地方醫改取得哪些成績,下一步將有哪些重要規劃?新華網特別推出“醫改新進程”專欄,聚焦各地醫改新亮點。

本期作者/甘肅省醫改辦主任、省衛生計生委主任郭玉芬

聚焦關鍵環節在重點領域求突破

2017年,甘肅醫改工作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群眾反映突出的重大問題為導向,緊貼省情實際,聚焦關鍵環節,努力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求突破,取得了顯著成效。

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實行病種動態評估,著力構建就醫新秩序。全面建立醫療機制分級分工制度,根據服務功能定位,實行病種動態評估管理,依據醫療服務能力和水準實行分級診療。完善省級醫院負責50+N種疑難危重疾病,市級醫院負責150+N種常見大病,縣級醫院負責250+N種常見病多發病,鄉鎮衛生院負責50+N種一般疾病的診治,推動醫療機構功能精準定位,合理分工,發揮優勢,為群眾提供服務。達不到病種要求的,縣、鄉級醫療機構每年分別新增10個、5個病種,倒逼醫療機構提升服務能力。2017年,全省住院患者實際補償比提高到68.43%,縣外就診率下降到12.45%。“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疑難危重再轉診”的分級診療目標基本實現。

強化重點專科和薄弱學科建設,努力補短板,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快速提升。2017年,省財政投入6000萬元支援24個縣的48個重症醫學、新生兒重症醫學等重點專科建設;投入5000萬元支援14個深度貧困縣的婦産科、兒科、急診科、麻醉科等40個薄弱學科建設。每年定向招收500名免費醫學生畢業後定向安排到村衛生室工作。組織4500名鄉村醫生分批進修學習,開展專業技術人員輪訓和專科層次免費醫學教育。提高村醫補助標準,解決養老難題,保持村醫隊伍穩定。建成連接1.8萬個醫療衛生機構的甘肅省衛生資訊專網,120急救網路覆蓋所有農村人口,為分級診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重大疾病保障機制不斷健全,貧困人口保障網底更加牢靠。增加大病保險再報銷政策,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的基礎上,對城鄉居民個人自負合規費用超過3萬元以上的部分,再次給予80%-98%的分段遞增報銷。將33種門診慢性病納入大病保險報銷,取消原最高報銷5萬元的封頂線。加大貧困人口醫保傾斜力度,提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醫保報銷比例10個百分點,將大病保險起付線由5000元降低到3000元,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年累計個人自負合規醫療費用3000元以上部分由民政醫療救助兜底解決。同時,推行先診療、後付費和住院免交押金、嚴格控制不合規費用等多項政策,有效緩解因病致貧、返貧問題,使貧困人口實際報銷比例達到85%以上。

“千分制”考核更加精細,醫療機構綜合監管制度不斷健全。創新醫療機構綜合監管手段,實施精細化管控,對全省各級醫療機構實行“千分制”量化考核,將規範診療服務行為、推行臨床路徑管理、落實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等全部納入考核範圍量化打分,考核得分作為醫療機構財政補助、等級評審、學科建設、人員職稱晉陞等工作和醫療機構負責人績效評價的重要依據,與醫保基金支付掛鉤。2017年,公立醫院藥佔比、百元耗材佔比分別為29.3%、16.4%,醫療費用增長幅度控制在9.6%以內,達到了預期目標。

中醫藥優勢特色不斷凸顯,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發揮中醫藥資源大省優勢,認真落實系列中醫藥優惠政策,推動中醫藥融入臨床治療和後期康復全過程,推動中西醫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引導中醫藥深度參與醫改。獲批建設國家中醫藥産業發展綜合試驗區,成功舉辦2017甘肅省中醫藥産業博覽會。出臺《甘肅省貫徹<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實施方案》。3所中醫院入選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項目儲備庫,5所中醫院入選健康扶貧工程項目庫。積極開展省級中醫藥工作先進市、縣創建活動,入選“十三五”重點中醫藥專科培育項目7個、省級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單位21個。穩步實施中醫走出去戰略,在多個國家掛牌成立了中醫中心和岐黃中醫學院。

此外,甘肅省還在建立健全藥企誠信積分公示與失信企業約談及處罰措施、藥品耗材採購與紀檢監察聯動機制,改革醫保管理體制機制、在全國首創成立慶陽市健康保障局模式等方面改革大膽創新,勇於突破,取得了明顯成效。

補短板強弱項推動全省醫改工作再上新臺階

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醫改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甘肅醫改工作將緊緊圍繞“補短板、強弱項、抓重點、保關鍵”的總體思路,採取超常規措施,集中優勢資源謀大事、幹實事,堅決打贏健康扶貧攻堅戰,推動全省醫改工作再上新臺階。

進一步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堅持病種分級分工制度,做好醫療機構能力評估和病種動態調整工作,建立分級診療控費機制,將縣外轉診率與不合規費用控制比例掛鉤。發展緊密型醫聯體,省級醫院牽頭建設緊密型專科聯盟,各市、縣分別建設有明顯成效的醫療集團和醫共體。不斷提高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品質效益和簽約覆蓋率。

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發揮醫保“牛鼻子”作用,嚴格執行住院費用60%總額預付、40%考核決算的支付方式,制定醫保支付與分級診療、千分制考核掛鉤方案,利用醫保基金的杠桿作用,協同推動醫療、醫藥領域改革不斷深入。啟動商業保險機構參與經辦服務試點工作。做實“一站式”服務,加快實現城鄉居民醫保經辦系統、醫保監管系統、民政救助資訊系統、大病保險資訊系統互聯互通,推動“一站式”結報全面落實。

加快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和品質。全面完成縣級醫院重點專科建設任務,實施深度貧困縣薄弱學科建設項目,同步推進縣級醫院特色專科和區域醫學中心建設工作。加強培養基層骨幹人才和麻醉、康復、助産等緊缺專業人才,落實全科醫生輪崗培訓和在崗村醫輪訓,加大臨床醫學訂單定向生和村醫定單定向生培養。支援深度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業務用房、職工週轉宿舍和村衛生室等基礎設施建設。

強化貧困人口患病情況調查。開展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病致貧返貧情況調查,全面摸清救治、報銷、個人負擔情況,在此基礎上“因戶施策、因人施策、一戶一策、精準幫扶”。健全完善由基層計生人員、鄉村醫生、鄉鎮衛生院全員參與,各級醫療機構專科醫生組成的家庭醫生簽約團隊,舉全系統之力,切實解決“有病看不了、看病就醫難、健康管不好”的問題。

開展深度貧困地區組團式整體幫扶。每個省級醫療機構分別支援2-3個深度貧困地區基層醫療機構,指導建立影像、心電、檢驗、病理、消毒供應等區域醫學中心,幫助受援單位健全制度、改革管理、培養人才、提升技術,使受援縣至少有一所醫院達到二級醫療機構服務水準,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逐步達到標準化水準,有效提升受援地區常見病、多發病分級診療能力。

延伸閱讀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