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惠民 >

121件文物無償捐贈博物館
係湖南民間收藏家首次集中無償捐贈

發佈時間: 2018-03-15 15:48:13   |  來源: 長沙晚報   |  責任編輯: 郭江

 

湖南省文物總店捐贈戰國彩繪陶敦和戰國彩繪陶尊缶(一對)。均為長沙晚報記者賀文兵攝

唐長沙窯青釉執壺

作為第19屆湖南文物國際博覽會的重要活動,“民間收藏家向國有博物館捐贈文物儀式”昨日在湖南省文物總店舉行。本次捐贈的文物共121件,包括戰國陶制禮器、漢代鐵質農具、唐代長沙窯瓷器、醴陵窯瓷器以及傳統木工工具等,由湖南省文物總店、胡勁松、盧運全、李天然、陳湘舟等單位和個人無償捐贈,由株洲市博物館、湘潭市博物館、隆平水稻博物館接受捐贈。

據悉,由湖南省文物總店倡議組織的此次活動,是湖南民間收藏家首次集中無償捐贈。

捐贈文物具有鮮明楚文化特色

年逾八旬的著名考古學家、湖南省博物館研究館員劉彬徽進行現場點評,向公眾介紹了一件件文物的價值和背後的故事。由湖南省文物總店捐贈的戰國彩繪陶敦,器型倣青銅器式樣,由兩個半球形器合成球狀,為古代食器。敦與鼎、壺等組成一套陪葬禮器,在戰國時楚地較為流行,具有鮮明的楚文化特色。捐贈給隆平水稻博物館的幾件文物與水稻關係密切,彩繪雲紋繭形陶壺是西漢時期盛放糧食的器具,繪有紅白相間的卷雲紋圖案,給人以古樸、莊重之感,因腹似鴨蛋,又稱鴨蛋壺。而4件漢代鐵農具鐵犁鏵、鐵鍤、鐵錛、鐵斧,讓人直觀地感受到兩千年前農具的特色。

由收藏家李天然捐贈的唐長沙窯青釉執壺讓長沙人倍覺親切。此壺通身施青釉,釉面開細碎紋片,胎質灰白。壺的頸部和八棱形流,較盛唐時期稍長,屬於晚唐時期長沙窯製品。李天然介紹,此件藏品是二十多年前在湘江中發現的,一直珍藏在家中,此次捐贈出來,是希望它能得到更好的保護。“‘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放在博物館,讓更多人看到它,可以更好發揮文物的價值。”李天然説。

民間捐贈讓文物得到更好收藏和展示

湘潭市博物館此次受贈了111件文物,其中包括斧頭、曲尺、墨鬥、鋸子、鉋子、鑿子、鑽子等108件傳統木工工具。湘潭市博物館館長潘莉表示:“湘潭是木匠出身的著名畫家齊白石的故鄉,湘潭市博物館能夠收藏這麼齊全的木工工具,很有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民間收藏越來越火。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長江文輝表示,民間捐贈是博物館收藏的重要補充,是博物館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源泉,也是衡量博物館社會影響力的重要標準之一。綜觀國內各大國有博物館,民間捐贈收藏品佔據了重要一席,一大批珍貴文物得到更好的收藏、保管和展示。

第19屆湖南文物國際博覽會由湖南省文化廳、湖南省文物局主辦,湖南省文物總店、湖南古玩城、湖南省文物鑒定中心承辦,除舉辦民間收藏家向國有博物館無償捐贈文物活動外,博覽會期間還將舉辦民間收藏房間交易會、全國文物交流會、玉器鑒賞學術講座等主題活動。(記者胡兆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