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廣美師生爭當非遺傳人
動漫學子跨界非遺為傳統工藝注新血

發佈時間: 2018-03-14 14:00:14   |  來源: 南方日報   |  責任編輯: 郭江

 

年輕人對非遺藝術充滿興趣。南方日報記者張迪攝

日前,由廣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共同主辦的“華章逸彩——翟惠玲廣彩藝術作品展”在廣州嶺南會開幕。一場別開生面的拜師儀式在開幕式上舉行:來自廣州美術學院城市學院動漫專業的近百位師生,共同向8位民間工藝大師代表拜師學藝,立志以文創設計弘揚發展中國傳統優秀文化。

“參加拜師禮的師生全都是自願成為非遺傳承人。”活動組織者、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葉正華説。傳統工藝工時長、産量低、成本高,似乎與快節奏的現代生産生活格格不入。然而,非遺為何引起如此多美院師生的濃厚興趣?動漫與非遺的跨界,又將擦出哪些不一樣的火花?美院師生就此與《南方日報》記者進行深入對話。

成為非遺傳承人很帥氣

9日上午,來自廣州美術學院的一眾師生齊聚廣州二沙島嶺南會廣場。在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葉正華的帶領下,同學們宣讀了自己的“拜師宣言”,隨後畢恭畢敬地向非遺大師作揖、獻花,場面熱烈、莊重,又不失活潑、溫馨,充滿著年輕氣息。

當天接受拜師儀式的8位民間工藝大師代表包括:端硯大師李志強、廣彩大師翟惠玲、木雕大師劉柏浩、磚雕大師何世良、雕塑大師楊育林、剪紙大師魏惠君、扎作大師黎婉珍、廣繡大師唐曉玲等。

這次拜師活動起源於廣州美術學院開設的非遺和動漫周邊産品設計相結合的公開課程。“我們原本預期只有30名左右學生報名參加。”葉正華説。誰知拜師活動消息發佈後,迅速在同學群中一傳十、十傳百,還有來自其他專業的學生加盟,最後參加活動儀式的師生超過百人。

從事廣彩藝術45年的非遺傳承人翟惠玲,是當天展覽活動的主人公。眼見一下子收到了這麼多的徒弟,大師不禁喜上眉梢:“拜師儀式充分體現出年輕人尊師重道的精神,這説明傳統工藝越來越受社會重視,手藝人的地位也越來越提高了。”

“在我看來,成為非遺傳承人是一件很帥氣的事。”16級動漫設計專業學生李君龍表示,對非遺的熱愛反映年輕人的文化認同,“年輕人不應對自己的傳統文化感到陌生”。“成為非遺傳承人能學到更多新的東西,讓我們更了解傳統文化。”來自動漫專業的徐嘉嘉補充道。

展覽現場還特別開設廣彩體驗區,大師親自下場示範描線、上色,不少廣美師生也都躍躍欲試。“廣彩的礦物質顏料非常特別,我們都感到很好奇。”李君龍説。葉正華表示,接下來,美院會將非遺大師請進高校,教同學如何傳承傳統的非遺技藝;而大學生也將走出學校,深入了解非遺的作坊和行業。

“參與拜師禮的弟子中,哪怕只有幾位學有所成,非遺也就後繼有人了。”翟慧玲希望,來自廣美的這群特別的弟子能夠靜下心來學習和了解非遺背後的文化,成為真正的非遺傳承人。

動漫跨界開發非遺“IP”

對廣美動漫專業師生來説,成為非遺傳承人不僅意味著文化的傳承,還是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場實踐,將他們從課堂上積累的文化創意産業和設計知識,運用到非遺未來的周邊産品設計當中去。

與工業化大生産不同,以手作為主的傳統工藝常常因工時長、産量低、成本高,而遇到發展的瓶頸。而在葉正華看來,“産業動漫化”可為非遺的發展之路帶來新的思考:提取非遺的文化元素,開發低成本的衍生品,不但可從側面擴大非遺的傳播面,還有助傳統工藝本身的品牌化,增加其文化附加值。

非遺需要動漫,動漫同樣需要非遺。葉正華認為,缺少原創性的IP一直是困擾國內動漫發展的難題,也是過去動漫界常常跟風歐美日韓的原因。“其實,非遺本身就是沉澱了百年曆史的大‘IP’。人們對來自傳統文化原創IP的熱愛從來沒有中斷。《大聖歸來》因此而成為爆款,非遺與動漫跨界也能引發新的爆點。”

“非遺本來就來自人們日常生活。動漫受年輕人歡迎,是因為它滿足了人們快樂的需求。非遺同樣可以做到。”葉正華認為,非遺的未來要交到年輕人的手裏:年輕人是市場上最敏感的“反應器”,他們的靈感碰撞,可以為産業發展提供許多可行方案。

葉正華表示,本次課程旨在掀起一場“頭腦風暴”,未來希望吸引更多第三方製作團隊加盟,讓同學們與非遺傳人碰撞産生的作品能最終落地,讓“非遺+文創”真正火起來。

南方日報記者楊逸

實習生何丹通訊員彭秋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