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什麼樣的國——健康中國
發佈時間: 2018-03-12 09:41:36 | 來源: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郭江
中國網: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需求。從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到《“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發佈實施,健康中國已經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五年來,我國每人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6.7歲,社會養老保險覆蓋9億多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5億人,織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五年來,我國的醫療衛生服務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顧晉:在十八大以後,我們國家95%以上的人群都有基本的醫療保險,這個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很了不起的工作。再一個是在醫改方面推進的措施,比如説取消藥品加成,提高醫療服務品質,讓老百姓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看病越來越方便。
淩鋒:這十年來,中國政府下了很大的工夫,也在逐年增加對醫療的投資,從百分之三點幾到現在將近5%的投資。我走訪了很多縣醫院,它們在建設和硬體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變。
王勵勤:近年來,群體體育蓬勃發展,這也源於大家越來越關注自身的健康水準。全民健身逐漸成為了一種社會新時尚,同時也上升為國家戰略。
方來英:我國的衛生績效指標,隨著十年來的改革進程,一直在發展。比如我們現在每人平均期望壽命、每人平均費用支出、孕産婦死亡率,包括嬰幼兒的死亡率都有很大的變化,它們都可以折射出我們國家在健康中國方面取得的巨大進步。
中國網:健康中國的美好藍圖,凝聚著政府、社會和人民群眾的共同理想。在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的心中,理想的健康中國又是什麼樣的呢?
淩鋒:我覺得健康中國的定義應該是人人享有健康,人人都有健康權利。在醫療中也應該是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有獲得治療的權利。
顧晉:我覺得健康中國的最高境界就是老百姓看病特別方便,而且報銷的制度特別完善,讓我們的醫生在職業當中能夠很有尊嚴地為病人服務。病人對我們的服務也滿意,而且我們有非常和諧的醫患關係。
翁國星:我很期望,不單單人的壽命得到延長,人們機能的健康和精神的健康兩個都要實現,這才是我們期望的健康中國。
中國網:未來十幾年,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如何把設計圖變成施工圖,讓健康中國從夢想走進現實呢?
翁國星:針對重大疾病的保障還要加大力度。因為大病造成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佔貧困人口的將近40%,所以應該加大力度去解決這個問題。
張伯禮:中藥在健康中國當中,要在養生保健治未病過程當中發揮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當中發揮協同作用,在疾病以後的康復之中發揮核心作用。中醫和西醫各有各的長處,應該把兩者的優勢發揮出來,優勢互補,來解決疾病防治的問題。
方來英:無論健康中國還是當前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我們一定要眼睛向下,一定要看到基層。
顧晉:社區的服務中心是一個醫療機構,但是這樣的醫療機構實際上在醫療資源上的配置是完全不平衡的。社區和三級醫院之間要建立資訊化的聯繫。只有資訊化的聯繫,才能建立緊密型的醫聯體。
淩鋒:我所到之處普遍反映的是人才的匱乏。所以醫務人員的培訓和培養,其實是保障醫療健康的關鍵。如果沒有足夠的醫療人員,沒有足夠優秀的醫務人員,那你有再好的設備、再好的物質條件和硬體都沒有用。我覺得最最重要的還是人。
中國網:“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到2020年,當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時候,中國將實現百分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宏偉目標。我們有理由相信,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向善向上,國家必將生機勃勃、走向繁榮富強。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杭舟;記者:佟靜;攝像:王一辰;後期:楊掬;技術支援:董超;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