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傳承運河文脈 講好浙江故事

發佈時間: 2018-03-05 11:02:35   |  來源: 浙江日報   |  責任編輯: 郭江

 

初春,京杭大運河上,各式船舶川流不息。從杭州出發,帶著運河水岸的動人情懷來到北京參加盛會,全國人大代表、杭州歌劇舞劇院院長崔巍向記者翻開了自己帶來的建議:加快大運河(浙江)文化帶規劃建設,在大運河沿線地區構建區域互動合作機制。

最近兩年,浙江省提出了加快大運河(浙江)文化帶規劃建設,積極推進大運河(浙江)文化帶、之江文化産業帶建設。崔巍代表和一些代表委員在接受採訪時認為,大運河要彰顯其文化價值,要在運河的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中找到新的平衡點,以文化建設為引領,帶動社會、經濟、生態各項建設,把大運河(浙江)文化帶打造成全國示範段,講好大運河文化帶的“浙江故事”。

崔巍代表和大運河有著不解之緣,這條滋育著城市與眾生、涵養著風情與人文的大運河帶給她創作靈感,也讓她思考千年運河的未來發展。在她看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關鍵在“帶”,經濟、文化建設都要從“帶狀”去思考,保護、利用也要作為一個整體推進,“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就是在沿線城市構建區域互動合作機制,共同發力,打破一畝三分地,促進更大範圍的融合和交流。”

在多年運河采風、創作過程中,崔巍代表結識了方方面面的專家學者,大家不約而同地認為大運河是“文化之河”,要將大運河的研究工作提升到“運河學”的高度來認識。“敦煌學”“長城學”以及對絲綢之路的系統研究都呈現出新氣象,但從文化遺産角度對大運河進行挖掘和提煉的相關工作還比較薄弱。大運河本身是鮮活的,它涉及文物、遺産、歷史、景觀、藝術、文學、建築、規劃、管理、考古、經濟諸多領域,“運河學”就是要對大運河文化作出進一步的挖掘和提煉,提高大運河價值的公眾意識。

全國人大代表、寧波大學校長沈滿洪在20年前就對運河杭州段的環境狀況進行過調查分析,他提出,充分利用大運河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打造運河文化旅遊精品路線,充分發揮大運河沿線歷史經典産業的集聚和先發優勢,以絲綢、黃酒、茶葉等歷史經典産業為重點,加快培育文化創意産業,推進運河沿岸産業轉型升級,促進産業集聚和文化融合發展。

同樣,全國政協委員、民革浙江省委會主委吳晶表示,要推進文化展示、主題旅遊、文創産業的組團和串線發展,通過精心打造一批凸顯運河特色的會展、演藝、民俗等品牌活動,將運河沿線文化亮點連起來、串起來。對於這一點,崔巍代表也有著相似的建議。“我們要用運河邊成長起來的文學藝術形式去創作新的運河文藝作品,可用各種藝術形式編演運河大戲。”崔巍代表説,舞蹈劇《遇見大運河》作為助力運河申遺的一部藝術作品,在運河申遺成功後,先後走進了大運河沿線城市,以及法國、德國、埃及、希臘等國的著名運河城市,讓更多的人感知到中華文明的淵源博大。

在新的歷史時期,大運河在水運、生態等方面仍然有著獨特優勢和巨大潛力,需要精準發力。在沈滿洪代表看來,運河文化帶的發展要強化運河沿線橋梁、碼頭、民居等文化載體的保護,進一步推進運河河道清淤、河網修復、堤岸綠化等,讓沿線生活的老百姓更有獲得感。吳晶委員也表示,應發揮大運河沿線各地通江達海、聯接海上絲路的優勢,加強大運河航道的現代化改造,提升大運河通航等級,加快現代航運走廊建設,打通浙東運河,對接海上絲綢之路,使其成為聯通“一帶一路”,聯接京津冀、長三角兩大城市群的重要通道,傳承更多運河文脈。

運河文化帶的構建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通過局部區域的發展作為高地,先行先試,引領和帶動整體運河文化帶的發展。代表委員們還提出了支援浙江爭創國家級運河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建議,希望國家大力支援浙江建設國家級運河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助推浙江運河文化開展整體性保護、數字化整合、産業化發展、美麗化傳承和國際化傳播,樹立世界遺産和文化生態協同保護、非遺資訊平臺建設、非遺特色小鎮建設、以非遺保護促進鄉村振興和運河文化國際交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