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四川興文苗鄉:用一針一線記錄民族文化

發佈時間: 2018-02-23 10:40:56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 郭江

 

四川興文苗鄉:用一針一線記錄民族文化

苗繡傳承人楊永會在家編織腰帶。 申勇 攝

(新春見聞)四川興文苗鄉:用一針一線記錄民族文化

“苗族刺繡是苗族世代傳襲下來的女性藝術文化!”四川興文縣苗族文化促進會副會長楊永華這樣認為。今年62歲的楊永華,從1989年起開始蒐集整理苗族傳統文化資料,被稱作興文縣苗族文化的“百科全書”。

學習苗族刺繡。 申勇攝

正月初四,作為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縣——四川興文沉浸在濃濃狗年春節氛圍中,縣城的石海廣場格外熱鬧,不少市民相約前來觀看紡織舞、竹竿舞、滾山豬、蘆笙舞、民歌等苗族風情節目,感受苗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參加表演的苗族咪猜(姑娘)們精心打扮,身著艷麗的苗族服裝,精緻的挑花刺繡各有韆鞦,即使不唱不跳,也自成一道靚麗的風景。

據楊永華介紹,苗族的傳統服飾都由一針一線挑花刺繡縫製而成,用紅、蘭、綠、黃、青色線,對照圖案隔一根紗或幾根紗,在白布上挑成紋形不同的小菱形方格,然後用彩色絲線添加填補,由點擴散到線,再擴展成面,拼組成圖形,極具對稱性。

刺繡生産車間。 申勇攝

苗族刺繡圖案古樸靈動,來自於苗族同胞的生産生活和歷史故事,包括花卉植物、鳥獸肢體、生活器具等。心靈手巧的苗族同胞通過對圖案的大膽寫意和誇張,苗繡被賦予了文化和歷史的雙重內涵,刺繡也成為苗族婦女情感的寄託,也是苗族婦女想像能力和創造才能的展示平臺。

興文縣地處川(四川)、滇(雲南)、黔(貴州)結合部,境內轄5個苗族鄉,有苗族同胞5.12萬人,苗族風情濃郁,是四川省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縣。每年以展示苗族文化為主的花山節、踩山節、四月八節、走親節等已成為苗族同胞歡聚、交流的重要日子,每次活動,都是一次展示苗族服飾的大秀場。

今年63歲的楊永會,是興文縣苗族刺繡傳承人,從8歲起就學著縫補衣服,隨後學習織布繡花、裁剪衣服。説起往事,楊永會記憶猶新:因為生活在農村,白天要做農活,晚上做完了家務,有空閒時間才拿出來做一做(刺繡)。

“這幾年我一直在繡花,一年可以做兩套苗裝,兒媳很喜歡我做的衣裳。”正在編織腰帶的楊永會自豪地説。楊永會專心致力於繡花,還得從10年搬到縣城居住時算起。十年來,楊永會一共做了18套苗裝,穿不完的才出售給別人。做一套成衣要半年左右,由於人工成本太高,導致年輕人都不願意學,眼看無人來接班,楊永會既感到無奈,又倍感惋惜。

令人欣慰的是,興文縣高度重視苗族刺繡的保護與開發工作。2017年12月,興文縣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産中國苗繡“大師培訓計劃”,計劃用3年時間,在全縣培訓5000名苗繡技能人才,培養500名核心技術骨幹,在縣內形成5家苗繡企業主體,5個苗繡産業重點村和2個核心村,形成産業促就業,帶動經濟助脫貧。

“舉辦苗繡培訓班,目的是提搞婦女群體特色手工藝技能,在做好苗繡傳承和創新的同時,帶動勞動者居家靈活就業,實現農閒增收。”興文縣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負責人説。

據了解,“大師培訓計劃”首批學員共133名,設3個教學點,聘請省級民間非遺優秀傳承人授課,經培訓、考核,選拔出了26名優秀學員進行提升培訓。“苗族刺繡很漂亮,我會繼續參加培訓,學習更多技藝。”苗族姑娘馬慶鈴高興地説。作為首批學員中的佼佼者,她通過培訓不僅掌握了三種基本針法,更對刺繡産生了濃厚興趣。

迎新春苗族服裝展示。 申勇攝

記者還了解到,2017年5月開業的興文縣民族刺繡廠,通過機械化流水作業,大大提高了苗族刺繡的效率,且在精準度、平整度方面獨具優勢,花色、圖案也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王哲申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