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剪紙大師:指尖上的春節

發佈時間: 2018-02-22 10:45:40   |  來源: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郭江

 

“剪紙看似簡單,但創作過程非常複雜:要吸收年畫的豐滿,版畫的黑白,雕塑的概括集中。剪紙的圖案,需要與中國傳統的藝術語言相結合。”姚雨林手中一把手柄纏滿膠帶的剪刀在紅紙上蜿蜒前行,細碎的紙屑襯著陽光撒落在衣服上。

今年68歲的姚雨林,是北京市嘉凡藝術團的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從25歲拿起剪刀開始剪紙,他一剪就是40多年。一把剪刀,一片紅紙,年復一年,從未停歇。

“過年貼窗花不只是形式,更是文化,是中國人紅紅火火的象徵,是每個中國家庭幸福美滿的期盼。有了這個年味,才算是過年。”春節對姚雨林而言,有著更加深刻的意義。玻璃上的一幅幅紅色窗花,是他對春節傳統習俗幾十年的情感寄託和文化堅守。

“我們也理解父親堅持這麼多年的不容易。”

在五代十國時期,人們將“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表達吉祥之意的話寫于桃符之上,既起到驅邪避祟的作用,又寄託對幸福生活的嚮往。隨著造紙術的問世,紅紙代替了桃木,剪刀代替了毛筆,將對生活的美好祝願用吉祥如意的圖樣表現。剪紙便成了人們寄託新年心願的載體。

在距離北京市中心約50公里的昌平區南口鎮一個偏僻院落裏,有一個鮮為人知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産業基地。紅墻灰瓦的園林建築,琉璃彩的木質長廊,姚雨林就在這裡進行剪紙創作。

面對鏡頭,很少接受採訪的姚雨林有些拘謹。但是一講起剪紙,他馬上娓娓道來,每一個故事都是他與剪紙密不可分的歲月片段。

姚雨林出生在河南農村,小時候隨母親到廟會上購買年貨,最喜歡的東西就是年畫和窗花。“我們那個年代過年,門窗上到處都是剪紙。”姚雨林對中國網記者説,豫西黃土高原的山鄉僻壤中有著很多的民間藝術高手,他潛移默化地被這些民間藝人感染和熏陶。

參軍入伍後,姚雨林逐漸開始了剪紙創作。一幅高射炮打坦克的剪紙作品被拿到當時的北京軍區炮兵司令部展出。軍區領導稱讚他的作品是民間藝術品,這讓姚雨林第一次意識到剪紙是需要被傳承的珍貴中國傳統民間手工藝。

“在剪紙的路上,我也吃了不少苦,走了不少彎路。剌破手的小傷在所難免,但心靈受傷最難受。”姚雨林退伍後在新華書店工作,辛苦工作卻不被認可。很多人説他成天光想著畫畫剪紙,工作根本沒什麼成果。這讓姚雨林非常沮喪,甚至想到了辭職。

“母親和大哥曾經埋怨父親用在剪紙上的時間超過了料理家務,他經常覺得愧對家人,想放棄,但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在姚雨林的小兒子吳黎陽眼裏,父親將全部的精力和心血傾注在了剪紙創作上。

“手工製作才是真正的藝術品。”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9年9月28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姚雨林説,“剪紙藝術語言是基本功,需要用剪紙表述創作想法和生活感悟,最難的還是形成自己的風格。”30多年來,姚雨林深入農村走訪藝人,收集各種剪紙書籍近百本,積澱了精湛的手工剪紙技藝。

農村的生活地理環境、農業生産特徵以及社會的習俗方式,使這種鄉土藝術具有鮮明的中國民俗情趣和藝術特色。

姚雨林的作品範圍不僅涉及民俗文化、人物故事、戲曲臉譜等幾十種。近幾年,他還融入了現代元素,將“中國夢”設計到了剪紙作品中。

“現在的剪紙窗花很多都是機器製作。但機器做出來的終歸是一種商品,而手工製作才是真正的藝術品。手工剪紙傾注了我們對生活的理解和熱愛,有收藏價值和傳承意義。”在姚雨林眼裏,手工剪紙的價值,正是在於精心的製作過程。

姚雨林先後獲得了“河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新中國剪紙藝術家”等稱號,多個作品被錄入《中國剪紙藝術研究》《中國剪紙選集》等書刊。

其中,《安居樂業》是姚雨林費時半個月創作完成的一組剪紙挂箋,以傳統門箋為原型,加入吉祥物福娃和傳統剪紙花紋元素,表現春節團圓時的安樂幸福,作品在黑龍江舉辦的全國作品展中獲金獎,入編《中國民協名家名作》。

藍麗潔是和姚雨林學習了四年剪紙的一位幼教老師。她説:“我很佩服姚老師。他的衣兜裏永遠都放著一把剪刀,走到哪就剪到哪。這份對剪紙藝術的認真和執著,讓我特別感動。”

“失去了儀式感,年味就淡了。”

“在村裏的時候,剪紙藝人們在春節前三個月就開始製作,作品很快就能賣完。可現在,很多人都不再剪了。”姚雨林説:“傳統形式承載著年的氣氛。失去了儀式感,年味就淡了。”

與姚雨林不同,劉惠琴以剪紙為生,在王府井的老北京風情街已經做了近四年的生意。“在剪紙行當,春節是購買剪紙的高峰期。幾年前我在北京至少能賣到幾千張,近幾年效果就不一樣了。現在買剪紙的人少了,到目前為止也只是不到四十張。”

“現在春節人們都去買價格較低的機器剪紙了。因為會的人少,手工剪紙的收藏價值越來越高。很多喜歡傳統手工藝的人會在微信上預定我的剪紙作品。”劉慧琴賣的剪紙大部分是自己純手工製作的,其中羅漢圖是她的得意作品,設計過的兩百多幅都賣完了。

剪紙已經成為這些民間手藝人的生活樂趣和信仰。姚雨林説:“我會一直剪下去。不是有人催我要幹,也不是責任讓我必須幹,而是發自內心的熱愛讓我堅持下來。如果沒有這份真心,我已經放棄無數次了。”

(文字/仝選策劃/仝選趙超攝像(影)/趙超仝選宋桉柢張鈺剪輯/趙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