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劉保延:傳統醫學如何爭取話語權?

發佈時間: 2018-01-17 16:11:07   |  來源: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袁偉軒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金磚國家衛生部長會暨傳統醫藥高級別會議,于7月5日至7日在天津召開,中國訪談記者在現場專訪了世界針聯主席劉保延,他就如何更好的推動中醫藥走出去,以及加強國際合作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劉主席您好!感謝您接受中國訪談的專訪。傳統醫藥高級別會議的主題為開放包容、互學互鑒,讓傳統醫學造福人類。對這個主題您是怎麼理解的?

劉保延:我認為這個主題非常好,因為傳統醫學不光是在中國有,在世界各地、金磚國家,其傳統醫學都有悠久的歷史。咱們每一個學科都有它自己的特長,也有它自己需要補充和完善的地方,用的開放、包容的心態互相學習,我覺得非常的重要。所以我覺得這個主題也展現了我們中華文明它的一種理念、它的一種風采。中醫藥需要包容和開放,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需要有這樣的一種心態,這個主題非常好。

圖為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常務副院長,世界針聯主席劉保延

中國網:在剛剛發佈的聯合宣言當中,有一條倡議是加強傳統醫藥從業人員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對於這條您有怎樣的建議?

劉保延:針灸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學科,在中國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各個國家,針灸的從業人員的地位、他們所扮演的角色是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説在中國,針灸的醫師和中醫師、西醫師是一樣的地位、一樣的待遇、一樣的工作環境。但在其他很多的國家,針灸它只是作為一種療法,作為一種技師在工作,他們沒有醫師的地位。如何加強醫師之間的交流,採取非常適合的服務模式和服務的一種環境去發展,對醫師是非常重要的成長,是他做好自己工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中國,咱們可以看到針灸醫師他也可以用西藥,可以用西醫的檢查,但在其他的很多國家,他連西醫檢查的聽診器都不能用。實際這對於醫學的發展,還有很多的互相交流、優勢互補,都起到了很大的不利的方面。但同時在中國我們也發現,西醫用的多了,把中醫的東西有時候給沖淡了,這也有一些問題,加強互相之間的交流非常有意義。

中國網:實現優勢互補。

劉保延:對,互相找到一種合適的服務模式,服務的職業模式,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中國網:傳統醫學目前在大部分國家是處在補充和替代的地位,尚未完全納入到主流的醫學體系當中。您是如何評價目前傳統醫藥,尤其是中醫藥在主流醫學體系當中它的地位?

劉保延:我想從兩個方面來説。在中國,咱們傳統醫藥、中醫藥它是國家衛生事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國家從《憲法》規定,中西藥發展,傳統醫藥和現代醫藥,咱們的衛生方針也是中西醫並重,所以從地位上來看,兩個應該是等同的。不過我們現在發現,我們雖然説是中西醫並重,但實際上並重遠遠不夠,中國應該加強傳統醫學這方面的一些支援,加強它的政策的保護。現在有了立法,能夠很好的去執行、實施法律規定的東西,來促進傳統醫學真正的發展。

從國際上來看,現在傳統醫學往往只是補充替代醫學,在很多主流醫學體系中是沒有傳統醫學位置的,也沒有話語權的。怎麼能夠爭取到話語權?傳統醫學之所以存在它是有療效的,現在關鍵的問題是你能不能拿出來療效的證據出來?這是我們爭取話語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我們要加強傳統醫學的臨床研究,拿出充分的證據,這個在國際上爭取我們的地位,爭取我們的話語權的非常捷徑的途徑,非常能夠站住腳的途徑。

圖為世界針聯主席劉保延接受《中國訪談》主持人專訪

中國網:是一些能夠被國際認可的醫藥和醫學的大數據。

劉保延:對。在這方面有兩條路要走,一個是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去開展臨床的研究。如果大家注意的話,我們這個團隊在去年到今年,一個是在去年六月份,在美國內科醫學年鑒上發表了一篇用針刺的方法來治療功能性、難治性便秘的臨床研究,一共做了1000多例,在國際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大家對我們的研究都很重視。

同時,我們在今年的6月27號,在美國的《JAMA》雜誌上,美國醫學會的會刊,它發表了有關用針刺的方法來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臨床研究。我想這些研究,通過我們這篇文章的發表,它在國際上、在國內都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大家覺得如果拿出這樣的證據來,肯定在他們的臨床指南當中,就應該把針灸治療這些病變納入其中。所以我們想,這條路肯定是可以走通的。

中國網:方向是對的。

劉保延:方向是對的,可以走通的。但我們也一再強調,咱們中醫也好、針灸也好光靠這條路遠遠不夠,因為大量的臨床實踐還是個體治療。如何把個體化治療變得更加有效,更加有把握度?我們還要借助大數據,借助現在的網際網路,借助雲計算這樣的方法,把我們臨床的實踐給它數字化。通過真實世界的臨床研究,不斷去提升我們的能力和水準,我想這也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條道路。我們叫兩法並舉,兩條腿走路。

中國網:針灸是中醫的精華,在2010年被納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在180多個國家實現了中醫藥的應用。下一步您有怎樣的願景?

劉保延:針灸不應該是一個二級學科,它首先應該是一級學科,它和藥物學科是完全不同的,只有把它變成一級學科,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的推廣,都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會更受人們更多的關注和研究。

要説願景,第一,把針灸的位置給它擺對了,它不是一種簡單的療法,它是一個完整的學科。這個學科是由很多理論和自己的一些療法組成的。

第二,我們一定要改變針灸的服務模式。現在在國內的服務模式主要是針灸科。其他都是以病分科的,針灸是以療法分科的,很多針灸適應的病症都是在其他科室裏給篩選走了,剩下的就是治不好了,你去找針灸,扎扎針試試看。咱們古人説的一針二灸三吃藥,你早期利用針灸治療,他就不用吃藥了,就可以治好了,改變這種服務模式,對針灸的發展非常重要。

在國際上來説,改變國際上針灸從業人員的地位、位置,我覺得也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很多人都是技師的形式,沒有納入到醫師行業裏頭去,所以提高他們的位置,讓更多人來關注他,更高層次的運用它,這是我們下一步發展的非常重要的目標。當然,圍繞這個目標,我們有些標準化、規範化的工作,肯定是它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撐。

中國網:中醫國際化,針灸打先鋒。一次性使用無菌針灸針是傳統醫藥的首個國際標準,成為中醫藥標準的制定者,才能牢牢的掌握住中醫藥發展的主動權和制高點。對於中國下一步如何更好的牽頭和主導中醫藥的國際標準的制定,您有怎樣的建議和看法?

劉保延:從針灸來説,它已經不是我們中國的針灸,變成了世界的針灸。在這個當中你要真正在世界針灸大的環境當中起到主導作用,不在國家層的位置、地域層的位置,而在於你對這個學科的貢獻和對這個學科的認識上。所以我們認為,無論是從標準化、臨床研究,咱們中國是針灸的發源地,理應在這裡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應該發揮著你對針灸的認識和理解。但你能不能扮演這個角色?關鍵問題要看你的作為,你要做的好,對某個東西認識深刻,大家就會跟著你走;如果你認識的不如別人,別人也不會跟著你走的。

對於針灸的發展來説,中國應該去努力發揮舉國體制的優勢,集中力量對針灸發展中的關鍵問題,能夠很好的去研究。而且在標準化方面首先要加強國內標準的制定,國內標準做好了,才可以把它進一步轉換成國際上大家認可的標準,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網:好,謝謝!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