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成為國內銷售智慧手機標配
發佈時間: 2017-12-28 14:58:47 | 來源: 北京日報 | 責任編輯: 王子楓
在昨天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北斗定位系統相關負責人表示,北斗系統已建成高精度時空資訊雲服務平臺,推出全球首個支援北斗的加速輔助定位系統,服務覆蓋200余個國家和地區,用戶突破1億,日服務達2億次。北斗三號將於2018年底建成基本系統,2020年底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系統。
開通五年來,北斗定位系統服務水準穩中有升,系統建設進入全球時代,應用産業呈現快速發展,走出國門加速融入世界,成為代表中國的又一張閃亮名片。
組網:明年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
今年11月初,我國“一箭雙星”成功發射兩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隨著北斗三號陸續發射,從而拉開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序幕。根據計劃,我國將於2018年前後完成18顆北斗衛星發射,率先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基本服務。
我國北斗系統是按照“三步走”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形成突出區域、面向世界、富有特色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第一步,2000年建成了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第二步,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012年底左右形成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的服務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形成全球覆蓋能力。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言人冉承其表示,五年來,北斗系統連續穩定運作,相比2012年,定位精度由10米提升至6米。為增強系統穩健性,鞏固空間星座,增加4顆備份衛星,2顆已發射入軌,另外2顆待命發射。我國已建設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形成全國“一張網”,提供實時米級、分米級、釐米級和後處理毫米級等高精度定位服務。同時,建成全球連續監測評估系統,通過遍佈全球的監測站,具備對北斗、GPS、格洛納斯、伽利略四大系統實時監測評估能力。
11月5日發射成功的首批組網雙星,目前衛星狀況良好,信號播發正常,滿足指標要求。據介紹,北斗三號繼承了北斗特色,將短報文通信服務由區域拓展至全球,增加星間鏈路、星基增強、全球搜索救援等功能,播發性能更優的互操作導航信號,為全球提供高品質服務。突破上面級直接入軌、高精度星載原子鐘、星座自主運作等關鍵技術,完成5顆試驗星發射和技術驗證,星載原子鐘天穩定度達E-15量級,空間信號精度優於0.5米,定位精度2.5至5米,較北斗二號提升1至2倍,並同步開展了北斗星基增強系統建設,目前已完成系統演示驗證。
運用:累計救助漁民超1萬人次
五年前,國內沒有一片國産北斗晶片。如今,我國已有一顆堅強的“北斗芯”。國産北斗晶片實現規模化應用,工藝由0.35微米提升到28奈米,最低單片價格僅6元人民幣,性能、價格、體積、功耗均達到甚至優於國際同類産品。目前,國産北斗晶片累計銷量突破5000萬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機天線已分別佔國內市場份額30%和90%。
據介紹,五年前,國內基本使用國外衛星導航系統。如今,北斗已在公安、交通、漁業、電力、林業、減災等行業得到廣泛使用,融入各自業務系統;服務多省市智慧城市建設和社會治理,發揮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全國超過480萬輛營運車輛安裝北斗終端,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車聯網平臺。全國4萬餘艘漁船安裝北斗終端,累計救助漁民超過1萬人次,被譽為漁民的海上保護神。基於北斗的高精度服務,已用於精細農業、危房監測、無人駕駛等領域。
北斗定位系統已成國內銷售智慧手機標配。共用單車配裝北斗智慧鎖實現精細管理。支援北斗的手錶、手環、學生卡等老人、兒童關愛産品,方便和保護人們日常生活。以北京為例,33500台計程車、21000台公交車安裝北斗終端,實現北斗定位全覆蓋;1500輛物流貨車及19000名配送員,使用北斗終端和手環接入物流雲平臺,實現實時調度。
得益於北斗系統,國內衛星導航和位置服務産業取得了快速發展。目前已發佈6版北斗公開服務信號介面控制文件和1版系統服務性能規範,從業企業已超過1萬4千家,從業人員超過45萬。
互聯:與GPS實現相容互操作
北斗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五年來,作為國家公共産品,北斗已成為代表中國的又一張閃亮名片,納入“一帶一路”倡議建設內容,成為政府間合作議題,北斗已走出國門,正加速融入世界。
12月下旬,中美雙方簽署《北斗與GPS信號相容與互操作聯合聲明》,根據聲明,兩大衛星導航系統在國際電聯框架下實現射頻相容,實現民用信號互操作,並將持續開展相容與互操作合作,進一步促進世界衛星導航大家庭成員之間的合作。用戶同時使用北斗和GPS民用信號,無需顯著增加成本就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務。這標誌著北斗和GPS在衛星導航系統的設計、建設方面,可以實現信號相容使用,進一步提升導航定位精度,更好地服務全世界的用戶。
同時,在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框架下成立衛星導航合作項委會,並成立中美、中歐衛星導航合作工作組。建成開通中俄衛星導航聯合監測平臺,與美、俄分別簽署系統相容與互操作聯合聲明,為多系統實現共贏、全球用戶享受更加高效可靠服務做出了中國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