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惠民 >

黃土坡村:特色農業奔小康

發佈時間: 2017-11-28 15:14:02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王子楓

 

走進黃土坡村,便聽到書聲瑯瑯“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這段童音中夾雜著成人的朗誦來自黃土坡村黨委書記兼村長楊振軍提出的道德大講堂。近年來,黃土坡村不僅在傳承國學文化方面走在前面,還創新的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發展特色農業,種植金銀花等農作物。

特色農業,花香滿村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支援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這為農業發展、農村繁榮和農民富裕帶來了新機遇。産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在房山區和河北鎮各級領導的指導下,黃土坡村以養老養生、文化産業為龍頭,種植以金銀花為主的中草藥並生産加工系列産品,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金銀花種植基地

自2005年開始,黃土坡村根據自身優勢,結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金銀花特色種植。在黃土坡村的街邊、道帝和田間地頭,乃至村民的房前屋後,經過嫁接繁育的當地無公害金銀花隨處可見,經過幾年的努力,黃土坡村金銀花種植規模已達到800畝,育苗300萬株。通過全村推廣種植金銀花,村委會帶動更多村民致富,認真使産業發展的結果惠及每戶村民,解決村內勞動力就業100余人。

金銀花的推廣種植不僅成為村民收入新的增長點,還美化了全村環境。針對金銀花的觀賞價值與藥用價值,村裏修建了登山徒步道和金銀花觀光長廊,每年5-10月份,滿村的金銀花香讓人心情舒暢,對村民的身體健康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村子裏環境整潔,民心穩定,村民的幸福指數不斷增長。

青石古硯,文化興村

青石硯

青石硯雕刻歷史由來已久,于明、清為最盛,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將“壩水建物,據畢氏定理”刻于青石硯上,距今已有634年。傳説嘉慶皇帝賜給紀昀的硯臺就是取自於黃土坡村老坑,距今已有269年。

黃土坡村的石硯雕刻有著悠久的歷史,黃土坡青石硯,石材取之於“老坑”細弱潤玉、溫嫩而滑、滑中帶澀、色彩柔和,多為天藍色或黑藍色,有的還點綴著綠色或白色斑點,所造之硯,叩之有聲,貯水不滲,澀不帶筆,易發墨而不揮毫,是墨中極品。為了保護傳統雕刻手藝,青石硯傳承人蔡春在繼承中發揚,除了傳統的平雕、浮雕外,還有許多自主創新,用天然石料製成的不同形狀的石硯更是別具特色。

2008年4月,黃土坡青石硯被國際華人華僑總會指定為特供禮品專用硯,並申請區級非遺項目。黃土坡青石硯作為古都北京的一顆璀璨明珠,帶著中華古老文化的深厚底蘊,在當今煥發出奪目的光芒。

在“道德大講堂”認真學習的村民們

黃土坡十分重視文化的傳承,村裏在企業的支援下還開辦了“道德大講堂”,組織村民定期學習國學經典。國學是一個大寶庫,它所蘊涵的文化資源和道德價值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也是每一個中國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黃土坡人在講堂中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幫助村民理解國學的內容與意義,引領學生們努力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讓優秀的中華傳統美德深入到每個村民心中。

街道兩旁的傳統美德標語

伴隨著村民整體素質的提高,黃土坡村的文化産業逐漸繁榮起來,依託緊鄰石花洞景區的區位優勢,在村內大力發展金銀花等中草藥種植與採摘的休閒觀光農業,“我們幫助村民整修閒置民房,支援村民進行民俗旅遊創業,實現村民增收致富。”楊書記向我們介紹。在他和村民十幾年的努力下,黃土坡村已經變成充滿文化氣息的民俗旅遊新去處,村裏有民俗旅遊戶36家,還有集旅遊、休閒、住宿、餐飲于一體的養生文化苑一處。發展民俗旅遊業和健康養生産業下,建有中草藥種植基地一處,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黃土坡村進入棚改建設實施工程,待棚改完畢,整個村子將煥然一新,村民的幸福指數也將得到飆升。

綠色生態,環保建村

“要想奔小康,全民奔健康”是楊振軍書記常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黃土坡村一直以打造“華夏養生文化村”為目標,堅持在種植中不使用農藥、化肥,在日常清潔中也選用豆角粉和絲瓜瓤代替清洗劑,他們還自己製作酵素,減少污水中的化學成分,因此村中産出的農作物健康、安全、品質好,吸引了許多城裏人專門到村裏購買農産品。

近年來,村中開始加強對村民的環境衛生教育,加大對村裏環境衛生的整治力度,實施垃圾分類管理,將可利用的垃圾收集後漚制發酵,回歸農田使用;將污水處理廠排出來的迴圈水澆灌到耕地上,使廢物再利用。黃土坡村的垃圾分類不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和居住品質,還從源頭上杜絕臟、亂、差現象,從根本上改善了村內環境面貌。建設。

為將黃土坡村打造成綠色農業發展的樣板和深受老百姓喜愛的和諧、靚麗、富裕、文明的新農村,黃土坡村正努力建設以生態農業為基礎的農業新業態,增強農業的觀光、休閒和教育等多種功能,形成具有第三産業特徵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産經營模式。在黃土坡村,探索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止。

尊老敬老,愛滿全村

在黃土坡村,日常生活中也處處出和諧友善,尊師敬長的風氣體現在時時處處。在村中,志願者自發為全村多名殘疾人和老人打掃衛生、清洗衣服,每到夏至和冬至,村委會也會為家家戶戶送去艾條。

黃土坡村黨支部書記楊振軍還兼任了河北鎮敬老院的院長工作,他將十幾位孤寡老人接到村裏,從此這些老人在黃土坡有了一個新家。他們住在飄散著金銀花香的潔凈院落,每天吃喝衛生有人管,生活用品有人發,健康保健有人查,老人們晚年生活幸福歡欣,再加上自然環境優美,身體素質也有了極大提高。

在黃土坡村,老人們不但經常開座談會,觀看文藝節目,享受每年定期體檢、義務理髮等多項服務,村裏還為殘疾人和70歲以上的老人每天免費提供一頓午餐,一年365天都由村裏安排專人送到家中。端午節時為老人送粽子、牛奶,中秋節為老人送月餅,重陽節為65歲以上老人拍合影……村裏還給老人按出生年月編輯排名冊,組織黨員和志願者從身體、心理和日常生活等多方面對老人進行照顧。在這個小山村裏,月月都會響起祝福的樂曲,那是村裏在給當月出生的老人集體過生日。

楊振軍的做法,溫暖了黃土坡的所有村民,特別是那些出去打工的村民都解除了後顧之憂。他們感激地説:“楊書記和村裏這些黨員讓我們近距離感受黨的溫暖,把父母留在村子裏,我們放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