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惠民 >

水生態滋養水文化 揚州再現“兩岸花柳全依水”盛景

發佈時間: 2017-11-23 11:18:35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 王子楓

 


圖為蜀岡-瘦西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宋夾城體育休閒公園。 崔佳明 攝

  中新網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崔佳明)去年以來,江蘇各地實施“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以下簡稱263專項行動),以“傷筋動骨”之決心,求“脫胎換骨”之實效,倒逼綠色轉型,激活生態自覺。江蘇的263專項行動是:減少煤炭消費總量和減少落後化工産能;治理太湖水環境、生活垃圾、黑臭水體、畜禽養殖污染、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和環境隱患;提升生態保護水準、提升環境經濟政策調控水準、提升環境監管執法水準,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揚州是一座水城,據《尚書·禹貢》記載,揚州之名,就緣于“州界多水,水揚波”。瘦西湖,則是鑲嵌在這座水城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蜀岡-瘦西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和精華部分。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水質逐年下降,瘦西湖這顆明珠也蒙上了灰塵。


圖為蜀岡-瘦西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秀美景色。 崔佳明 攝

  優良的生態環境是古城揚州最引以為傲的資源稟賦,2014年該市就制定了打造“清水活水城市”目標,在263專項行動之前,該市已開展污染源調查,編制黑臭水體整治實施方案,在江蘇全省的任務表中,揚州要整治黑臭水體15條,而5年內整治河道目標揚州已自我加壓到80條。同時,揚州在推進263專項行動中,細化了任務清單,梳理出1500個任務,責任和任務到部門到個人,納入黨政正職考核。

  “揚州美,最美瘦西湖。”17日,揚州蜀岡-瘦西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負責人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説,秀湖先秀水,把整治景區水環境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們實施瘦西湖清水活水工程,新建黃金壩閘站,把京杭大運河活水引入瘦西湖,並投入數十億元整治瘦西湖周邊環境。“水是景區的靈魂,走‘治水’、‘清水’、‘活水’、‘親水’之路,從而實現人與水和諧共處,水與城和諧相應。”

圖為古城揚州再現了“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秀美畫卷。 崔佳明 攝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綿綿蜀岡,是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重要分水嶺,2500年前,吳王夫差在蜀岡之上開邗溝、築邗城,形成了歷史上揚州城的雛形。依託山水文脈,蜀岡-瘦西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逐年加大“水生態”投入,還清陳年舊帳。疏通河道,清理污染,通過一“疏”一“清”,既彌補了生態欠帳,又留住了文脈,守護了鄉愁。溝通瘦西湖和大運河的北城河工程,使景區範圍內重要的歷史河道相繼重見天日,被破壞的水系重獲勾連。蜀岡之上的15條河和上百個蓄水塘,清淤疏浚,禁止養魚污染水體,成為涵養水源的天然濕地。

  現在每天清水入湖,通過瘦西湖活水泵站工程約有近60萬方乾淨清潔的京杭運河水注入瘦西湖,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湖水污染負荷,改善了水生動物、水生植物的生存環境,另一方面使河流中優勢菌種由綠藻轉化為大型水生植物,大大改善了湖水的水質。

  2017年,景區在263專項行動中,至目前已經投入近2億元,開展黑臭河整治工程,關閉境內50多家畜禽養殖場,切斷養殖污染入河的源頭;實施官河、北城河2條城市北區重要的河道整治工程,已完工的官河兩岸採用生態駁岸,兩側綠化寬達20米,溝通了岡上唐子城護城河與大運河的水系,塵封多年的歷史記憶隨著一河清水又展現在當地市民的眼前。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為確保位於高岡之上的唐子城護城河近百萬方的區域水體,新建象鼻橋引水泵站,抽取大運河之水注入護城河,同時建成濠田河控制閘及濠田河下游保水壩,與北部重要河道槐泗河連成一體。與此同時,恢復兩側沿岸綠化面積30萬平方米,建成環河3000米自行車健身道及1000米景觀棧道,健身、垂釣、休閒的市民隨處可見,這裡被市民自豪地稱為“岡上明珠”。

  揚州蜀岡-瘦西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已經從過去的12平方公里,擴展到近36平方公里,正在打造“世界級景區”。如今,泛舟古城水上,“兩岸堤柳全依水”、“青山隱隱水迢迢”,構建了城與水和諧共處、水與城和諧相應、城與人和諧共生的水生態文明新圖景。(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