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沿海城市依託生態優勢發展旅遊、促進惠民——生態優勢為旅遊經濟賦能
發佈時間: 2017-09-19 16:19:07 | 來源: 經濟日報 | 責任編輯: 王子楓
8月30日,陰雨天氣沒有阻擋遊客遊山看景的熱情,眾多遊客在連雲港花果山景區感受別樣風景。 本報記者 吉蕾蕾攝
記者日前跟隨“2017美麗中國行 聚焦江蘇沿海生態之旅”採訪團,來到連雲港、鹽城、南通等地,就當地依託沿海生態優勢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生態旅遊、促進生態惠民等話題進行了調研。記者採訪發現,各地以生態旅遊發展為重點,努力把旅遊業打造成為拉動經濟增長、帶動群眾致富的富民産業,旅遊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
沿著江蘇省的海岸線,由北向南,連雲港、鹽城、南通三市形成了一條美麗的風景帶。“沿海旅遊”已經成為江蘇省對外宣傳推廣的旅遊新品牌以及備受遊客追捧的華東旅遊新亮點。
在生態保護中求發展
生態環境不斷向好,促使旅遊經濟實現快速發展,今年上半年,連雲港市接待遊客人次和旅遊收入同比分別增長9.8%和11.7%;鹽城市接待遊客人次和旅遊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7.6%和25.8%
8月29日,迎著瀟瀟秋雨,記者一行來到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連雲區的海上雲臺山國家森林公園。
海上雲臺山國家森林公園依山傍海,森林覆蓋率達95%,是一個以“城中景、港邊園、海上山、景融村”四大空間組合為優勢的特色景區。
據江蘇省連雲港市旅遊局局長王芬介紹,早在1986年,海上雲臺山國家森林公園就成為江蘇省自然保護區,1988年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到1993年,又被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一直以來,極富山水畫、田園詩意境的海上雲臺山國家森林公園都被稱為現實中的世外桃源、人間仙境。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以及旅遊消費的不斷升級,森林公園裏的基礎設施、娛樂項目等已經無法滿足遊客越來越多元的消費需求了。
為了盤活海上雲臺山的旅遊資源,2009年,連雲區專門成立了連雲港雲臺山生態林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始對海上雲臺山國家森林公園進行保護性開發。歷經4年的精心開發建設,景區累計投入1.2億元,形成了竹海禪境、峽谷幽深、雲霧茶莊、雲中漫步等六大遊覽區,成功打造出了“山、海、港、島、城、濕地”互融互動的濱海旅遊新格局。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連雲港全市接待國內外遊客超過13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9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8%和11.7%。其中,僅連雲區今年1—8月累計接待遊客就已超77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83億元。如今,一個“春賞花、夏觀海、秋品葉、冬看雪”的生態旅遊示範區正逐漸形成。
擁有世界級品質濕地生態旅遊資源的鹽城,發展旅遊有著同樣的天然優勢,也更因其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的特殊身份,增添了獨特風景。
鹽城地處黃海之濱,擁有東部沿海582公里海岸線、683萬畝海涂濕地,是亞洲東部太平洋西海岸面積最大、生態保持最完好的海洋型灘塗濕地,也是全球60%的野生丹頂鶴的主要越冬地。
“生態保護是發展生態旅遊的根本”。鹽城市旅遊局副調研員朱正金介紹,為保護生態環境,全面杜絕破壞生態的違法違規行為,去年以來,鹽城市專門建立了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沿海六縣(市、區)政府、相關部門、保護區及有關鎮村聯合起來,共同落實中央環保督察組的反饋意見。目前,鹽城國家珍禽自然保護區內違法採集泥螺等行為已全面杜絕。
生態環境不斷向好,旅遊經濟也實現了快速發展。今年上半年,鹽城全市接待遊客1517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70.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6%和25.8%。
在生態建設中得實惠
從“産業自迴圈”走向“旅遊+”,構建全域旅遊新模式,不僅推動了農業生産、旅遊觀光等産業的全面融合,同時促進了農村基礎設施的全面完善與升級
8月30日,剛下完雨的荷蘭花海景區內空氣清新。這邊,岸上的向日葵、池塘裏的荷花爭奇鬥艷,令人心曠神怡;那邊,為迎接國慶“黃金周”,加班加點佈置園區的園丁們正有條不紊地趕工期。
見到陳荷蘭的時候,她正和同村的幾位村民一起打造花卉雕塑。陳荷蘭是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新豐鎮同豐村的村民,她告訴記者,2013年花海開工建設的時候,她家的7畝多地就流轉給了花海。“花海所在的地方以前大多是荒田,因為離海近,種莊稼收成很低,許多村民都不願意種,當聽説政府把地建成花海的時候,村民們二話不説就同意了。”陳荷蘭説,種莊稼要看天,風調雨順的時候一畝地純收入最多也就三五百元,現在每畝按900元的價格全部流轉,每年就能拿到6000多元。“每年在花海裏務工10個月,每個月還能拿1800元左右的工資,錢沒少賺,關鍵是天天看著這些花花草草,心情特別好。”
自建設以來,荷蘭花海景區圍繞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産業融合方向不動搖,培植“商養學閒情奇”新業態,構建全域旅遊新模式,促進轉型升級,從“産業自迴圈”走向“旅遊+”。其中,“旅遊+農業”的效益顯著。據了解,荷蘭花海項目已經累計完成投資33億元,其中核心景區投資3.2億元,佔地3000畝,形成種植鬱金香300多個品種、3000多萬株的規模,成為黃海之濱頗具規模的旅遊休閒度假地。
鹽城市大豐區新豐鎮黨委書記、荷蘭花海旅遊度假區黨工委書記李實業告訴記者,在培育發展“花市經濟”的同時,花海還不斷放大品牌效應,有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一方面,為了徹底摒棄百年傳統糧棉種植模式,將傳統棉農變為現代花農,花海先後流轉700戶5000畝土地,實現了大批農村勞動力洗腳離田、田外增收;另一方面,以賞花經濟為切入點,推動農業生産、旅遊觀光等産業全面融合,全鎮先後有400多名農戶直接在花海參與花卉種植和管護,周邊餐飲住宿、旅遊商品銷售、客運等關聯産業從業人員超500人。
此外,為適應旅遊産業發展的需要,當地農村基礎設施全面完善,3年來農村修路、建橋等基礎設施累計投入1.6億元,基礎設施的富民效應初步顯現。
南通啟東呂四漁港是全國四大漁港之一,地近長江的出海口,冷、暖、鹹、淡不同水系在此匯合,使得這裡成為多種名貴水産品的繁殖和攝餌的優良漁場。“但老漁港太擁擠,很影響生意。政府投資幾億元改造成新漁港後,時尚又現代,外地客人尤其上海客人來得多,海鮮零售生意翻了一番。”南通啟東屹森水産公司負責人曹國安告訴記者,“每年大海放流魚苗蟹苗海蜇,今年呂四漁場魚蝦多了,漁民收入增加了,打心眼裏感激政府。”
今年以來,南通積極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把生態旅遊業培育成全市戰略性支柱性産業和新的經濟增長極。上半年全市實現旅遊總收入320億元,同比增長15.5%;接待遊客2110多萬人次,同比增長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