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惠民 >

健康生活,青春應有的模樣

發佈時間: 2017-09-18 14:04:27   |  來源: 光明日報   |  責任編輯: 王子楓

 

  

  北京師範大學“健康中國校園日”活動中,大學生在一起做運動。李運恒攝/光明圖片

  

  北京師範大學滑雪協會在展示協會的裝備。李運恒攝/光明圖片

  

  北京師範大學“健康中國校園日”活動中,兩名大學生在練習傳球。劉宇航攝/光明圖片

  編者按

  9月16日,由北京師範大學與光明日報社聯合舉辦、北京師範大學郎平體育文化與政策研究中心等承辦的“全民·共建·共用——健康中國高端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在我國大學生體質依然呈下降趨勢的情況下,當代青年大學生的健康問題成為各方關注的一個焦點。建設健康中國,校園不能缺位,出席論壇的各方人士就此建言獻策。

  9月17日清晨,北京,天安門廣場。始自1981年的北京馬拉松賽鳴槍開跑。

  統計顯示,2017年報名北京馬拉松的人數將近10萬,能夠成為3萬參跑者中的一員,青年大學生武晨光頗感幸運:自從在北京大學讀博士起,他連續三年“搖號”,今年終於“中簽”了。

  這是健康中國建設滾滾春潮中的一朵小浪花。青少年的健康,關係國家民族未來和億萬家庭福祉。建設健康中國,校園不能缺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表示,增強身體素質、培養健康身心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要整合各方優質資源,推動強強聯合,以教育為抓手,積極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積極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智力支援。

  建設健康中國,健康校園不能缺位

  近年來,隨著體育事業改革發展的持續深入,全民健身運動向“便民、惠民”方向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全民健身中來,越來越多的人受益於全民健身。據統計,全國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總人數近4億,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接近九成,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逾1.57平方米。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在今年的徵兵體檢工作統計中,儘管人數有所增加,但不合格率也在明顯上升。有媒體報道,部分城市的徵兵體檢淘汰率高達一半以上。據最新出爐的《中國學生體質監測發展歷程》顯示,我國大學生體質依然呈下降趨勢,身體形態方面,肥胖率持續上升。

  “廣大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充滿活力,是一個民族旺盛生命力的表現,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北京大學體育健康中心主任郝忠慧表示,近30年來,中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與此同時,學校體育仍是整個教育事業相對薄弱的環節,學生體質健康水準仍是學生素質的明顯短板。

  以視覺健康為例,有研究團隊指出,2012年我國5歲以上總人口中,近視和遠視的患病人數大約5億,其中近視的總患病人數在4.5億左右。若無有效政策干預,到2020年,我國5歲以上人口的近視患病率將增長到51%左右,患病人口達7億。屆時,我國航空航太、精密製造、軍事等行業領域符合視力要求的勞動力將面臨巨大缺口。

  “建設健康中國,健康校園不能缺位。健康向上的校園生活,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場域,是學生強健體魄、健全人格、成長成才、書寫精彩青春的必要條件。”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陸先高強調。

  失去健康,年輕於你何用

  “有兩種東西喪失之後才會發現它的價值——青春和健康。青春逝去,未見得活力不在、睿智不在、優雅不在;而失去健康,即使青春猶在,年輕於你何用?財富於你何用?時間于你何用?”

  北京大學2017年開學典禮上,經濟學院院長孫祁祥的“請珍惜自己,特別是你的健康”發言,讓在場很多年輕人深思。

  改革開放近40年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國人營養水準的不斷提升,就身高等指標而言,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的“顏值”越來越高。然而,參與意願不高、積極性不足,造成青年大學生體育鍛鍊時間持續減少,身體素質也在不斷下降。

  與此同時,隨著“網路原住民”一代進入大學,他們的大學生活某種程度上呈現出網路世界和真實世界的失衡。《2017青少年網路素養調查報告》顯示,青少年網路素養平均得分為3.55分(滿分5分),總體得分不高。

  專家表示,網際網路時代,青年學子更需要高揚主體自律,加強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回歸健康生活。“健康中國建設需要每一個人生活理念的改變和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穎川強調。

  在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樊富珉看來,大學生處在人生的發展階段,會面對很多的人生課題。做好預防工作,尤其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於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很有幫助。而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育和全員參與的心理健康模式,是未來心理工作需要加強的重點。

  在高端論壇上,中國女排總教練、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郎平以個人經歷向廣大青年送上健康忠告,鼓勵青年人積極投身運動、養成自律習慣、塑造健康心態。

  “要向一切的不健康説‘不’!”健康中國高端論壇上,文化部原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王蒙寄語廣大青年朋友。

  積極鍛鍊應成為像呼吸一樣的自覺意識

  今年8月8日,我國迎來第九個全民健身日。春有騎行夏池遊,秋來登高冬長跑。專家表示,積極鍛鍊、保持健康應貫穿于生命的每一天,成為像呼吸一樣的自覺意識。

  今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提出“嚴格執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在學校教育中強化體質健康指標的硬約束”。

  在“硬約束”的基礎上,只有為國民創造良好的鍛鍊環境,才能更好激發他們的鍛鍊熱情。有學者表示,在改變現有的教育體制與社會觀念的同時,提高大眾體育活動參與度還有賴國家有關方面的支援和投入,比如修建更多的場館、提高城市綠化率等。

  而深層的健康認同,對健康中國和健康校園建設來説才更為根本。在9月16日下午舉行的中小學校長分論壇上,國內8所中學的校長書記介紹了所在學校開展體育項目的情況。專家表示,對於青年學生來説,只有多接觸體育鍛鍊,感受體育鍛鍊和比賽的魅力,才會産生興趣,進而培養出體育鍛鍊的習慣。以興趣愛好促身體素質提升,形成終生體育鍛鍊的時尚,體質健康達標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

  建設健康中國,每個人既是親歷者也是受益者。全民健身不應止于政策與口號,而應創新機制、整合資源,讓運動健身與大眾生活産生“共鳴”,營造出充滿積極向上正能量的教育環境、校園氛圍,使高校真正成為鍛造優“質”青年的大熔爐,讓青春韶華在健康生活中綻放光彩。

  (本報記者 張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