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詩歌節論壇:以詩言志 抒家國情懷
發佈時間: 2017-09-14 14:59:35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 王子楓
中新網宜昌9月14日電 (記者 郭曉瑩)當代詩詞如何更好地發揚中華詩詞的愛國主義傳統?第五屆中國詩歌節論壇活動13日在湖北宜昌舉行。當天,謝冕、鄭欣淼、商震、林莽、余秀華、大解、榮榮等100多位國內知名詩人、作家、評論家齊聚一堂,回望中華詩詞的輝煌,探討當代詩人、詩歌如何傳承、發揚家國情懷。
“詩體雖有新舊之別,詩心卻是相通的。”故宮研究院院長、中華詩詞學會會長鄭欣淼認為,中華詩詞是民族的優秀文化基因,愛國主義傳統則是其中最高亢、最悲壯、最激昂的心靈脈動,傳承至今,光輝依然。當代詩人應努力為傳統詩詞注入時代精神,打造和推出詩詞的精品力作。
吉林省作家協會駐會副主席、《作家》主編宗仁發説,詩人與現實的關係是一個無法繞開的永恒性話題,真正意義上的詩歌寫作,一定是在寫“現實感”,讓思想的光亮四處迸射,讓追問歷史的聲音不斷迴響。“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會把詩人看作是真正的歷史的編年史學家、心靈意義上的編年史學家。”
“我們或許並不缺少‘能寫詩的人’,缺少的是真正有品格的‘詩人’。”青年評論家、詩人李壯的發言犀利幽默。他認為,許多在技術上過硬的青年寫作者,急缺的其實是一種面向更廣闊現實、面向除自己之外其他生命的情懷。這種情懷,能夠“提煉出超越時間、閃爍著永恒光輝的情感琥珀”。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詩歌評論家吳思敬認為,詩人應以獨特的眼光、以宏闊的、遠大的整體視點觀察現實的生存環境,在靈與肉、心與物、主觀與客觀的衝突中,揭示現代社會的群體意識和個人心態,讓日常經驗經過詩人的處理發出詩的光澤,讓平庸的生活獲得一種氤氳的詩意。他認為,要想寫出偉大的詩篇,不僅要掌握詩歌技能、技法,還應該有著自由的心靈、高潔的品格和大胸懷、大視野、大承擔。
第五屆中國詩歌節由文化部、中國作家協會和湖北省政府主辦,以“詩咏盛世·圓夢中華”為主題,為期6天。(完)
【編輯:于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