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惠民 >

別讓智慧化“制約”了老人生活

發佈時間: 2017-09-13 16:04:21   |  來源: 廣州日報   |  責任編輯: 王子楓

 

廣州日報評論員 譚 敏

  隨著網際網路浪潮的洶湧而至,依託大數據、雲平臺、移動終端等資訊技術,越來越多的智慧化應用正在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網購、訂餐、打車、社交、就醫、學習、理財、買菜……智慧化應用滲透到每一個角落,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越來越便捷和高效。可是,許多老人卻並未享受到“智慧”帶來的便利,反而遇到了更多的不便。

  雖然手機換成了iPhone7,但專門面向老人的APP卻寥寥無幾,只能當作老人機用;子女買來了先進的智慧家電,卻因為操作複雜、功能繁多,讓老人連熱碗剩飯都要提心吊膽;去醫院看病、銀行辦事,明明有不用排隊的自助服務,老人卻很少光顧;年輕人用手機打車越來越方便,只會站在路邊打車的老人只能看著網約服務的車子幹著急……

  老人面對智慧化生活的種種不適應,一方面與老人的適應能力與學習能力趨弱有關係,他們對於高科技的東西往往有畏難心理,不願用,學不會,沒人教。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們的各種智慧應用忽視了“適老化”。就拿智慧家電來説,目前已經成為家電市場的主流,可是,其操作複雜、功能繁多,目標定位群體仍是中青年,老人適用的功能簡單的傳統家電基本上已經看不見。對智慧手機,老人們也是又愛又怕,大部分老人雖然願意使用微信等社交工具,但對智慧手機的各種複雜性能無法駕馭,害怕不小心誤點了什麼應用,很容易被多扣話費,也害怕綁定銀行卡,錢怎麼花出去的自己都不知道。

  網路化、智慧化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中國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占據著越來越大的比例。要擁抱智慧化時代,老年人不能掉隊。

  幫助老人搭上智慧化生活的快車,是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的要求。不少公共服務部門,都借助網際網路手段,推出了智慧化應用,既提高服務效率,也節省人力物力。為了方便老人使用,尤其在醫院、養老院等老人集中的區域,開通網路自助服務時,一定要操作步驟簡單,並配有簡潔、明確的導引圖,方便老人快速學習使用;而且,考慮到老人的現實需求和生活習慣,也可以預留個別人工服務,幫助老人講解和操作,讓他們能夠儘快適應自助辦理服務。社區裏提供的各種養老服務,也應該既提供健身講座,也提供智慧化生活的學習講座,讓老人能夠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

  幫助老人搭上智慧化生活的快車,也是消費市場的需求。目前我們的消費市場主要是針對年輕人的,針對老人的産品並不多,尤其是智慧化産品,更是以80後、90後為主要消費群體。可是,必須看到,截至2015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2億人,佔總人口16.1%。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4.8億人。龐大的人群自然意味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可以預見的是,“銀發經濟”大有可為,我國老年用品市場將會進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機遇期。老人不是不喜歡方便、簡潔、時尚的新型智慧家電産品,但是,前提是要符合老人的習慣,提高“適老化”程度,在操作上一定要步驟簡單、一目了然。

  隨著網路化生活的進一步發展,相信老人對各種智慧化應用的接受程度也會越來越高。科技發展的成果應該惠及包括老人、兒童在內的所有群體,幫助老人擁抱智慧化時代,讓他們能夠在方便智慧的生活中安享晚年,需要社會各方面努力,不能讓智慧化“制約”了老人的生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