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惠民 >

讓文明成為市民習慣

發佈時間: 2017-09-13 13:14:15   |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  責任編輯: 王子楓

 

  在蘭州市七里河區建蘭路街道,有一個別具特色的“博物館”——全市首個家風家訓館。從4月9日開館至今,參觀者已過萬人。

  100多平方米的展區裏,來自七里河小學二年級五班的20多名學生,正參觀“古代先賢”“革命記憶”“傑出人物典範”和“居民家風”四個篇章並交流感受。“只有切身的體會才能更好地讓孩子們認識到好家風的傳承和影響。”七里河小學教師謝華葉稱讚道。

  “今年是蘭州市創建文明城市的攻堅之年,開辦家風家訓館,就是希望讓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助力文明城市創建。”建蘭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丁生英告訴記者。

  歷經十余載,在“趕考”全國文明城市的行列中,蘭州市一直馬不停蹄。過去5年,蘭州市還成功建設了金城關文化博覽園區、中國蘭州秦腔博物館、蘭州非物質文化遺産陳列館等一批文化類公共設施,完成了1461個20戶以下自然村的“村村通”工程建設任務及18萬戶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的建設任務。

  除了讓群眾的文化生活豐富起來,蘭州市還集中開展背街小巷整治和軌道交通建設。

  從“空面、立面、地面”三個“面”進行過整改的城關區楊家園的小街巷就是一個例子。現在,巷子兩面的白墻上刻有反映此處歷史人文變遷的故事性浮雕,搭配雕刻精美的飛檐,厚重的木質牌匾,一路走來仿佛漫步於時間長廊。

  75歲老人蔡秀英已經在小街巷生活了26年。“巷子原來又擠又吵鬧,沒有現在這麼乾淨,走來走去可鬧心了。現在多好呀!環境好了,就能天天出來遛遛彎兒。”奶奶笑著説。

  今年,蘭州市將打通11條“斷頭路”,建成10座人行天橋,新建1.7萬個公共停車泊位。目前,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全線已有18座車站主體結構封頂,2號線一期工程也開始施工,市民出行狀況將得到改善。

  由於地形地勢的原因,地鐵建設遇到了不少困難。打通一條穿越黃河的隧道,除了可能遇到的河床坍塌、冒頂透水等風險,難度還在於當前僅有理論可參考,並無實際經驗可借鑒。

  “掘進一環要兩個小時,準備時間則是10倍。每次盾構掘進前都要嚴格分析對比數據,反覆試驗,得到穩定結果後,指揮員才會下達施工指令。”穿黃盾構施工現場負責人説,“每次掘進兩三環後,之前的各類數據和技術指標都要進行重置,在實際施工中最多掘進6環就要重新進行掘進數據調整……”

  蘭州軌道交通建設者在歷時700余天的不懈努力後,成功實現盾構安全下穿黃河的國內先例,為我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的同類施工填補了技術空白。

  尊重民意作導向,聚焦民生為目標,是蘭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又一大特色。

  蘭州市城關區虛擬養老院可謂一大創新。它能根據老人所需,由資訊中心向家政企業發出服務指令,企業在接到指令後派出工作人員在30分鐘內為老人提供到府服務。

  義工段淑桂為老人到府服務數百次。當“家住通渭路69號103房間的馬林葉老人需要洗衣服”的資訊傳至手機,她要在約定時間趕到。她喜歡和老人聊天,常把獨居“爺爺奶奶”逗得前仰後合。

  段淑桂隨身會攜帶一個工具盒,裏面裝著推子、剪刀、電吹風等,“以前我開過理髮店,懂這個手藝,可以給老人理個發。”

  近年來,蘭州市還培育出了全國首家“愛心集結號”志願者網站,推出了“夕陽紅”居家養老和“愛心門鈴”等志願服務品牌。目前已有2000多位空巢老人、5000多位農民工、1000多名殘疾人得到了經常性的志願服務。

  “來蘭州4年多了,空氣變好了,城市也越來越漂亮了,有好多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可以去呢,市民也越來越文明瞭,希望蘭州越來越好!”市民孟瑞玉説。

  《 人民日報 》( 2017年09月13日 14 版)

  (責編:白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