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惠民 >

如何支付?消費者説了算

發佈時間: 2017-09-12 16:32:28   |  來源: 經濟日報   |  責任編輯: 王子楓

 

  移動支付在便利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拒絕現金支付問題、數字鴻溝問題等。專家認為,無論是使用現金、銀行卡或電子錢包的消費者,都應得到他們所需要的服務。現金支付和非現金支付將長期並存

  移動支付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

  目前,部分城市居民買菜也能“掃一掃”支付,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便利。在其他國家,非現金支付也在飛速發展。一些國家和地區實施“去現金化”,包括停止發行大面額現鈔,更多地限制大額現金使用等,瑞典和丹麥還提出要建設“無現金社會”。

  “無現金”看似離我們越來越近,但針對“無現金”同樣也存在很多爭議:移動支付在帶來便利的同時會不會産生鴻溝?現金是否就不再重要、可有可無了?

  移動支付發展迅猛

  今年4月份,杭州西湖滿覺隴的茶農陳禮戶首次體驗了移動支付。與往年用小本子記賬、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不同,今年在女兒的幫助下,他學會了用支付寶收款。“不會發錯貨,也不會收到假錢,一天下來,每一筆進賬都清清楚楚。”

  一些大型商超也逐漸接納了這種新型支付方式。家樂福中國在接入支付寶後,平均收銀速度從原來的1分鐘縮減到15秒至20秒,效率提升了3倍,並節省了40%的人力成本。

  今年9月份,央行發佈的《2017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作總體情況》顯示,今年二季度移動支付業務保持較快增長。二季度移動支付業務86.22億筆,金額39.2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0.51%和33.84%。

  萬事達卡中國區總裁常青認為,非現金支付讓支付更為便捷,有促進消費的作用。“中國農村的特産可以賣到中東,中國網民只需待在家中就可以購買全球最好的商品,非現金支付使這一切成為可能。”同時,現金是有成本的。萬事達卡2013年《超越現金之旅》報告顯示,每年現金消耗了全球GDP的1.5%。

  還有觀點認為,無現金支付有利於減少現金印製、運輸、處理、銷毀、保險和安保等所帶來的資源耗費;無現金支付還能夠有效提高資金交易透明度,遏制現金使用可能帶來的違法犯罪行為。

  目前,有不少國家的確在嘗試建設無現金社會,如IT産業發達、國土面積較小的瑞典。目前,瑞典1600多家商業銀行已有900多家不再提供現金服務,農村地區不再保留自動取款機,商業企業拒收現金已經合法化。

  在丹麥,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87%的16歲至74歲丹麥國民使用網路支付,網路支付量佔消費量的25%;丹麥金融機構ATM從2007年3000多臺降至2015年約2500台,營業網點從1991年2200多個降至2015年的800個左右。丹麥流通中現金量10年來一直保持在700億丹麥克朗左右。

  現金仍佔主導地位

  非現金支付發達了,是不是現金就不再重要,可有可無了?

  在常青看來,儘管移動支付和刷卡支付數量正在增加,但現金支付仍佔全球所有消費支付中的85%左右,佔據絕對主導地位。

  央行數據也顯示,雖然當前非現金支付工具發展普及很快,但現金使用不減反增。2013年以來,我國流通中現金依然保持凈增長態勢,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別為1685億元、2957億元、4046億元,增幅分別為2.88%、4.91%、6.63%。在世界範圍內,現金也仍然在大量流通使用。近10年來,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加元、澳元和韓元等貨幣現金流通量佔GDP比例穩步上升,韓元和澳元現金流通量增速尤為突出。

  儘管無現金支付成為不少人的願景,但在業內專家看來,基於現階段制度與法律以及技術條件,尚不能完全取消現金。中國政法大學金融創新與網際網路金融法制研究中心副秘書長趙鷂認為,對無現金支付要“存有敬畏之心”。“無現金”就意味著全程、全面記錄個人的支付資訊,其中難免涉及個人隱私,一旦這些敏感資訊被大規模洩露,將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甚至形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趙鷂強調,在現有金融理論框架下,持有現金仍是最有效的風險管理方式,特別是在個人面對極端金融風險的時候,賣掉所有資産去持有現金很有可能是最後的選擇。

  現金支付的便利性不可替代

  當前,非現金支付的發展也帶來了新問題,比如部分商戶拒絕現金支付,這也引發了廣泛討論。

  “‘非現金’並不是‘不收現金’。”常青認為,國內一些第三方支付機構也在呼籲,無論是使用現金、銀行卡或電子錢包的消費者,都應得到他們所需要的服務。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則表示了對“數字鴻溝”問題的擔憂。他認為,如果一味地“消滅現金”,一個直接後果是,那些不會或未能使用現代支付手段的弱勢群體,將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數字棄民”。

  在G20杭州峰會上,《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獲得通過。這一《原則》強調,要更加重視“數字鴻溝”問題:一些弱勢群體缺乏數字技術知識和技能,可能在金融數據化的時代,與主流社會的差距越來越大。因此,不少人認為,如果激進推進無現金支付,將可能擴大支付領域的“數字鴻溝”。

  “從現實情況看,當下還有不少人依賴現金支付。”董希淼認為,尤其是對於中老年人和在農村地區,現金支付還將是重要的支付方式。

  隨著電子支付的普及,未來現金使用可能會有所減少。董希淼表示,但相比電子支付需要電力、機具和一定的技能作為前提條件,現金使用的便利性和普惠性仍是不可替代的。“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現金支付和非現金支付仍將長期並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