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惠民 >

當老人愛上KTV……

發佈時間: 2017-09-12 15:33:19   |  來源: 北京晚報   |  責任編輯: 王子楓

 

 

  



 

 

  近日,一則老人愛上KTV的新聞見諸報端。事實上,隨著KTV行業的發展,唱歌老人把KTV作為活動據點已有多年。“包個下午場”,早已成為許多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動。

  老人為何愛上KTV?他們看重哪些條件,又最愛唱哪些歌曲?老人們愛上KTV,也體現出老人們娛樂方式、生活理念的漸變。

  微信組局

  唱完還要接外孫

  “你好,給我開一個中包。”週三早上10點, 60歲的劉女士正在崇文門一家KTV前臺辦開唱手續。除她之外,KTV的大廳裏站著聊天的、旁邊沙發上坐著休息的,還有二十多位老人,各自分成了六七撥。

  這些老人中,有通過跳廣場舞認識的,有單位的老同事,更多的是幾十年前一起上學的老同學。劉女士這次就是約的另外四名老同學一起來唱歌。

  劉女士家住廣渠門,離崇文門不算遠,她來這兒唱歌已是第三回。因為自己的“小團體”眾多,劉女士活動的地點非常不固定。這次選在崇文門,就是為了照顧一位從大興過來的老同學:“有時候去朝陽,去海淀的次數也挺多的,挑一個大家都不太遠的地方唄。”

  這家KTV的價目表顯示,工作日早上10點來辦開唱手續,可以按套餐價一直唱到下午五點,還管一頓午飯。小包2至6人,套餐價180元。中包6至8人,套餐價240元。劉女士這次只有五個人來唱,但她還是選了中包:“一個人攤下來也就多十塊錢,但是地方寬敞多了,待著也舒服。”

  雖然理論上能唱七個小時,但劉女士表示自己可能唱不了那麼久,還得去接外孫放學。

  如果週末來唱歌,同時段的套餐價位會漲到280元和380元,即使對於出手比較“闊綽”的劉女士,這個價格還是有點難以接受。除了價格,劉女士一般還會在週末安排其他活動,很少會選擇來KTV。

  吳女士是另外一撥唱歌老人的帶隊人,她也是和老同學們一起過來的:“我們約人很簡單,群裏誰想唱了就言語一聲,其他人跟著報名。人少的時候三四個,多的時候能有十個人。”

  眼看這次來的同學不算多,吳女士又趕緊給另一位同學發了語音資訊,“還跳什麼舞呀?快跟我們唱歌來!”

  吳女士自認是同學當中比較愛唱歌的,相比起其他人一個月才來一次,她一週就能來唱一回。平時沒有接外孫的任務,她每次來能把時間唱滿:“不會累的,也不是一個人一直唱,而且這兒還涼快。”吳女士之前參加過一段時間的社區老人合唱隊,但沒有堅持下去。“還是來KTV唱歌更自由,誰想唱誰唱,不想唱還能聊天。”

  看重價格

  付費更愛AA制

  10點半左右,之前等待的老人加上後續來的老人都已經辦完了開唱手續。粗略統計,老人們大約佔據了十個包間,每個包間裏平均有四五個人。在距離不遠的另一家KTV,同樣也有十幾個包間被老人佔領。

  這家KTV和之前一家的套餐價收費一樣,除此之外,KTV還面向老人推出了另一種優惠——5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辦理一種夕陽紅卡,憑卡可以從中午12點唱到晚上6點,唱三次收費294元,平均一次98元。相比之下,這種模式只比之前的套餐少唱一小時,收費卻能便宜一半左右,看起來實惠不少,但工作人員表示,選擇後一種優惠的老人幾乎沒有:“一個是時間不合適,十二點對於老人來説有點晚,還有就是這種優惠不含餐。”

  “含不含餐差很多,在KTV點餐挺貴。”71歲的賀國章在KTV唱歌已有四年之久,在他的總結裏,量販式的KTV價格低,但點餐、飲料價格都較高,如何選擇,還需要精打細算:“有時候我們自己帶飯,KTV看到總是説,怪掃興的。”

  而價格,往往也是老人們選擇KTV的首要因素,受訪的中老年消費者大多表示,每人每次30元以內的價格,是最能接受的價格水準。

  “唱歌一星期就可以唱幾次,太貴了唱不來。”北五環外,一家名為“天賜良緣”的KTV內,武先生與幾位好友正在引吭高歌。中午時分,偌大的KTV過道昏暗,只有零星幾個包間亮著燈,裏面無一例外都是中老年人。

  武先生家住北三環附近,選擇北五環外的KTV,一是有朋友家住附近,更重要的是這裡的價格便宜——大眾點評網上,這家KTV的歡唱券僅需9.9元一張。平日下午五個小時小包間歡唱,需要4張歡唱券兌換,即39.6元。武先生一行4人,平均每人消費不到十元:“我們都有老年證,坐公交車不花錢,車到門口也不累。”

  縱然花費不高,賀國章強調,平時來KTV唱歌,大家還是傾向於“AA制”。成本會被細算到一兩塊,先由組織者繳費,大家再分頭交給組織者。

  “別小看這個,賬算得清,活動反而長久。”賀國章坦言,老年人對金錢比較看重,尤其是唱歌的組織者已經選擇場地有所付出,若“每次都差幾塊”,久而久之就無人再願意組織唱歌活動。

  放飛自我

  老人也愛唱新曲

  如果説年輕人唱歌比較注重含蓄,老人們的歌聲明顯要“雄壯嘹亮”得多,唱的歌曲也很少有情歌出現。記者到訪的KTV中,開唱的包間超過20個,有唱《小白楊》等“軍旅歌曲”的、有唱《青藏高原》等“民歌”的,也有唱《九妹》這樣“二十年前流行歌曲”的,偶爾還會有人唱《沙家浜》等戲劇曲目。

  與此同時,近年來的流行歌曲,也成為部分老年歌唱愛好者的學唱目標。這其中,尤以有“懷舊”氣息的歌曲最受中老年人的青睞。

  “李健的歌我最喜歡,《貝加爾湖畔》多好聽,我們都學了。”也許是歌曲帶著明顯的俄羅斯氣息,《貝加爾湖畔》成為李女士等人的KTV必唱曲目。歌曲的詞譜還被列印成A4紙,分發給李女士所在的合唱隊,供所有人學唱。

  李女士回憶,與《貝加爾湖畔》相似的,還有朴樹的《白樺林》等歌曲:“跟老歌有點相似,好聽,學起來也容易。”

  而對於李女士等人來説,嘻哈、R&B等風格比較難以駕馭:“唱法跟我們年輕的時候差太多了,換氣、發音都學不會。”

  “唱歌是為了高興,來了就要放得開。”包間內,余女士與眾人選擇的是蒙古族歌曲,唱到盡興處,她與同行的幾人站起身,和著音樂的節奏,跳起了蒙古族舞蹈。雖然動作算不上專業,仍引得大家一陣拍手喝彩。

  這樣的活動,余女士眾人每個月都要組織兩次,參與者八九個人,都來自同一個合唱團。

  “平時合唱團活動,要唱一些‘規定動作’,來這裡大家可以選自己喜歡的歌。”余女士表示,在KTV活動已有兩年多的時間,身邊絕大多數歌唱愛好者都有過K歌的經歷:“跟在團裏唱、公園唱不一樣,這裡更講究個人風格。”

  渴望認同

  盼“適老化改造”

  “老人來KTV也沒什麼稀奇的,這都是老皇曆了。”做了多年合唱團的活動組織者,謝保國表示,對於絕大多數中老年歌唱愛好者來説,KTV頂多算是調劑:“主戰場肯定還是公園、街道活動站。”

  同時,謝保國坦言,之所以老人選擇KTV,還有一些客觀因素。

  “比如公園現在倡導降低噪音,對老人唱歌管得比較嚴。”以北海公園為例,在曾經的“合唱勝地”五龍亭,如今立起了通告牌,通告顯示,為進一步保護北海公園、景山公園的園林環境,為市民遊客創造安靜、和諧的遊覽環境,對遊客進行晨練等活動時攜帶的擴音設備、樂器等都進行了限定。

  “能給老人唱歌的場所,沒有想像中那麼多。”去過京城多家公園,找過飯店餐廳,謝保國的合唱團嘗試過各種唱歌場所。現實中,這些場所都有利有弊,例如餐廳擔心合唱團打擾其他顧客,社區的活動場所還要為其他活動騰出場地等。相較之下,本就是用來唱歌的KTV,成為中老年人的選擇並非出奇:“老人的娛樂方式其實就幾種選擇,我們不希望有人用異樣的眼光看老人去KTV。”

  從另一個角度審視老人的KTV消費,亦有人將其視為新的“增長點”。

  “如果沒有中老年人,平時下午的時段沒什麼生意。”一位KTV工作人員表示,由於平日是工作日,外加KTV行業本就處在低潮期,中老年人的KTV消費帶來了一筆預期之外的收入,因此也有KTV企業開始針對中老年客戶籌劃特色服務。

  “希望量販式的食品能夠便宜,如果是十幾塊的蓋飯之類,我們願意消費。”賀國章表示,動輒十塊錢一瓶水的定價,不容易被老年人接受,建議商家能推出針對中老年消費者的優惠,也希望KTV的設備可以針對中老年人有所升級,如點歌系統中收納更多老歌:“我給過好幾次建議了,下午場過道燈光能不能調亮一點兒?”

  主筆 吳楠 莫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