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惠民 >

用文化軟實力提升城市氣質

發佈時間: 2017-09-12 14:24:41   |  來源: 北京晚報   |  責任編輯: 王子楓

 

 

  



 

 

  城市書房——宸冰書坊。

  



 

 

  流動美術館入駐朝陽森林演出季。

 

  通過組織居民利用家裏的一米閒置空間養花種菜,神奇地使原本生疏、冷漠的鄰里關係變得溫馨親切;通過政府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建立的“城市書房”,不僅閱讀空間靈動時尚,更用縷縷書香溫暖著這座城市;通過社區裏閒置的墻面和空間辦起的“流動美術館”,讓很多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各種名家畫作……從2013年朝陽區成為本市首個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該區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方面的探索一直未停歇,包括政府引導、吸引有實力的社會組織和企業開展社會化、專業化運營,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主體的多元化,還在全市率先嘗試通過成立“文化居委會”的方式,讓文化參與社區治理,為公共文化實現方式的多元化提供了新路徑。

  一米田

  巧妙拉近鄰里關係

  “一米田,是自家陽臺的一抹綠;一米田,讓樓房變成了大雜院兒;一米田,建起幸福美滿的好家園……”一首朗朗上口的快板道出了朝陽區八里莊街道居民對於“一米田”這個今年年初落地社區的文化項目非同一般的喜愛。

  “平時我就喜歡擺弄些花草,這次從播種、施肥到收穫都有專家指導,而且連種子、花盆都是社區統一配發的,等到中秋節的時候還能拿著自己種的菜和鄰居交換,這種方式讓人覺得特別新鮮、有意思。”家住八里莊東裏社區的張阿姨提起這個項目就滿臉笑意,指著自家的“一米小菜園”告訴記者:“您看我養的這個茄子現在都開花了,我們參加‘一米田’項目的社區居民專門有一個微信群,每天大家都在裏邊聊聊養菜,這個茄子苗最開始總是長不好,葉子都是卷的,就有不少鄰居在微信群裏給我出主意,讓人覺得心裏挺熱乎的。”

  朝陽區文化館“文化居委會”項目的負責人肖丹告訴記者:“‘一米田’是一種全新的開放式的文化方式,它促進了居民之間的交流,延伸了文化的意義。‘一米田’這種尋求共同生活習慣的項目,能讓每個人獲得愉悅的心情,有利於社區的和諧,更為下一步在八里莊實踐‘文化居委會’項目提供基礎。”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此次在八里莊街道試點參與“一米田”項目的社區共有四個,分別是十里堡、八里莊東裏、八里莊西裏和遠洋天地家園,居民鄰里關係悄然發生的一些變化也讓社區工作者們充滿了驚喜,遠洋天地家園社區工作者王悠妍告訴記者:“自打參加了這個項目,真是親眼見證了不少居民通過這個活動成為了能每天嘮幾句家常兒的朋友,而不再是彼此面熟的陌生人。”

  肖丹告訴記者,“一米田”是文化與居民柴米油鹽生活的連接媒介,下一步可以延展成為有著更多美育文化的“一米博物館”、“一米圖書館”等等,未來還會成立八里莊“文化居委會”,這是一個第三方的自治組織,由地區居民推選的代表組成,並通過這些代表的建議來逐步引導形成貼近百姓需求的文化服務項目,以此推動“文化社群”的形成,讓文化參與社區治理。

  城市書房

  讓書香瀰漫整座城市

  走進位於CBD核心區的尚都國際A座二層的宸冰書坊,慵懶舒適的沙發、古樸木質的座椅、溫馨安靜的環境,還有多達5000余冊的各類圖書,會讓忙碌焦慮的都市人瞬間在這裡找到時光慢下來的悠然與愜意。

  “城市書房”也被稱為是朝陽區探索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閱讀服務的一個創新嘗試。以宸冰書坊為例,這裡曾經是朝陽區圖書館的一個分館,但此前由於對閱讀人群定位不太明確,這裡經常每天只有幾位閱讀訪客。今年年初朝陽區圖書館將這裡授權由宸冰傳媒經營管理,圖書館負責提供圖書借閱服務。經過精心的裝修與設計後,這家“城市書房”從5月份開業後就吸引了很多附近寫字樓的白領來這裡借閱圖書、參加文化沙龍、圖書閱讀分享等活動。

  在附近寫字樓工作的白領李女士告訴記者:“從這裡借書很方便,只要帶著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完成全部借還流程,特別讚。”

  “去年4月,我們聯合北京夢工坊咖啡有限公司在西壩河東裏建成了第一個‘城市書房’,這個‘城市書房’的特色之一是為殘疾人提供特色服務,除了常規的閱讀功能,我們還與區殘聯等在書房聯合組織開展知識講座、技能培訓等活動。”朝陽區圖書館館長李凱向記者介紹説,“城市書房”的特點是利用公共空間、引入社會力量,為社會公眾提供便利的、特色化的公益文化閱讀服務,首家“城市書房”全年的累計讀者流通就達2651人次,借閱圖書5894冊次。目前朝陽已經建成了三家“城市書房”,預計“十三五”期間,將計劃聯合社會單位打造10家特色“城市書房”。

  流動美術館

  在家門口欣賞名家作品

  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古今大家的藝術作品,社區裏曾經空白的墻面因為書畫的點綴而有了文化氣息……去年底,本市首家社區流動美術館在朝陽區呼家樓街道金臺社區落成,據朝陽區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流動美術館就是利用基層的辦公場所、文化活動場地、閒置的空白墻面、宣傳欄等,用書畫作品進行佈置裝飾,使過去在大型美術館、博物館才能見到的名家作品,在社區就能就近欣賞。

  走進金臺社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條“書畫長廊”,從古代大家王羲之、顏真卿、張擇端到當代名家劉大為、蘇士澍等,一幅幅書畫精品整齊地懸挂在街道灰色的墻壁上,引得不少附近居民和途經的市民駐足欣賞。“建了流動美術館後,整個社區的面貌煥然一新,還有了藝術的氛圍。”社區居民肖秀英告訴記者:“很多家住附近的學生放學回來都會在這些作品前看上一陣兒。”

  記者在金臺社區流動美術館看到,該美術館分室內、室外兩種形式,包括中國古代書畫鑒賞、當代名家作品鑒賞、中國傳統文化精粹等6大板塊,流動美術館負責人雍有廣介紹説,為了更好地服務居民,現在還在畫作旁配置了二維碼,居民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聽到有關畫作的講解。

  據悉,今年朝陽區將建設一批流動美術館,預計總數將達到50個,做到43個街鄉全覆蓋。

  馬上就訪

  朝陽區文委主任 高春利

  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

  “我們在工作中的各種創新舉措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希望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和手段能更加豐富,公共文化管理、運作和保障體制機制能更加完善,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做到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塑造人真正落到實處。”朝陽區文化委主任高春利表示:“像‘一米田’、‘文化居委會’,都是在探索文化直接參與社區治理的實驗與嘗試,也為公共文化實現方式的多元化提供了新路徑。”

  高春利表示,朝陽區在向經濟發展大區推進的同時,也在著力做文化發展的大區。為了補齊文化發展短板,朝陽區推出了“文蘊朝陽,藝術惠民”工程,其中通過社區流動美術館這一創新性、引領性、實操性的形式,高雅藝術得以走近居民身邊。居民們不必走進美術館,就能欣賞書畫藝術、提升素養,同時該項目也美化了街道和社區環境,提升了城市治理水準。

  在打造“城市書房”方面,高春利透露,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補充城市公共閱讀空間的不足,“現在我們的圖書館服務半徑包括服務時長還是相對有限,下一步我們不僅要繼續增加‘城市書房’的數量,還要通過政府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的方式建設24小時實體書店,同時與社會單位合作,見縫插針設立一些更微型的‘閱讀加油站’,再加上目前已經佈局完成的138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最終將打造一個全時空、全方位的朝陽公共閱讀空間格局。”

  高春利透露,下一步將考慮利用萊太花卉市場疏解後的空間,以政府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的方式引進一家24小時實體書店,在三里屯建一家24小時實體書店,同時在東億國際傳媒産業園建城市書房。

  本報記者 左穎 文並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