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惠民 >

像老一輩那樣做事做人

發佈時間: 2017-09-11 15:10:24   |  來源: 江西日報   |  責任編輯: 王子楓

 

  很多年前,隨同現已故去的一位省長去贛南調研,一件事,至今記憶猶新。那天在賓館聽彙報,整整一上午,只見省長端坐在椅子上,專心致志地聽著、記著,不時問一兩個問題,面前的茶杯,動也沒動一下。聽完彙報後,我好奇地問:一上午,省長水都不喝一口,不渴呀?省長回答道:哪不渴啊!喝了水,上洗手間,會影響人家的彙報。人家停下來等我吧,耽擱大家時間;不等我,他繼續講吧,我又漏聽了,沒聽全,會影響對一個地方工作的了解。一上午,忍一下就過去了。

  一件小事見精神,老省長工作態度的一絲不茍、嚴肅認真,由此可見一斑。認真,體現在點滴細節之中,小事不認真,小事隨隨便便,就很容易變成事事不認真、處處隨隨便便。

  當下,在一部分幹部身上缺少的,恐怕就是這種高度的責任感和較真的品性。他們匱乏熱情、激情,更遑論主動性和積極性了,凡事漫不經心,凡事隨性隨意,凡事嘻嘻哈哈。這些人的心理是: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於是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成了他們工作的“準則”,人生詞典裏,就沒有“認真”兩個字,應付了事,敷衍塞責、得過且過成了常態。

  古人云:“人而無責,於世何益?”“認真”,是為人處世的風格和要求,體現出來的是一個人的修養、品德和對待工作、事業的態度。為人不認真,就會失去朋友,被人詬病;做事粗糙、粗心,就難以取得成就。我們提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指的就是不茍且,不顢頇,不含糊。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産黨就最講“認真”。認真了,才能幹好每一件大事和小事;認真了,才能獲得群眾的信任和尊重;認真了,我們的事業才能興旺發達。

  那次調研中,老省長不按當地安排好的路線走,常常要求停車,隨便走進一個村子、一家工廠。他説,你們做得好的我當然要看,做得不好的我也要看,要不我怎麼能掌握到真實情況?

  習近平同志曾強調,領導幹部應經常走出領導機關,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進行各種形式和類型的調查研究。同時,搞調研要避免出現“被調研”現象,防止調查研究走過場。老省長在避免“被調研”上,為我們作出了榜樣。

  我們的調查研究,應該像毛澤東當年在尋烏那樣,深入到農戶家裏,深入到田間地頭,深入到廠礦車間,體察民情,傾聽民聲,觸摸民意。走訪基層調研,只有深入、唯實,才能取得成效,才能推動工作。調研中,要拜群眾為師,不可端著個架子,高高在上,要摒棄“身入”而“心不入”。同時,堅持實事求是,堅持一分為二,既看成功之處,總結出經驗,也看不足的地方,尋找解決問題的良方。顯然,按照一些“講政績”的地方安排的線路調研,看到的全是“花團錦簇”,是難以掌握到全面、真實的民生民瘼的。

  記得結束調研,吃了飯登車回南昌前,老省長還專門走到廚房,和廚師、服務員一一熱情握手、告別,再三感謝他們的勞動。珍惜他人的付出,才會為他人付出,老省長的親民作風與待人接物的禮貌謙和為人稱讚。

  當年風雪漫天,焦裕祿走進破舊的泥巴屋,坐在一雙無依無靠的盲瞽老人身邊問寒問饑的情景,已經成為歷史的定格,那句“我是您的兒子”的回答,久久迴響在人們的耳邊。親民才能愛民,只有把百姓視為衣食父母,擺正自己和群眾的位置,才能把他們的溫飽冷暖記挂在心頭,才能搞好服務,當好公僕。

  革命前輩的奮鬥史,是一座精神圖書館,給予我們不斷的滋養,其人格和品德,散發出熠熠的光芒。在當下,我們要更好地傳揚老一輩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力戒浮皮潦草,力戒馬虎交差,力戒高高在上。

  卓 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