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惠民 >

北京鼓勵機關單位對外開放文化設施

發佈時間: 2017-09-11 10:24:33   |  來源: 新京報   |  責任編輯: 王子楓

 

 

  



  7月5日,華展國際公寓居民在“讀聚時光”閱讀。這是一處由地下空間改造成的公共文化場所。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關於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的意見》印發,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


  9月7日,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的意見》的通知,對於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原則、任務和保障措施等,做出了明確規定。昨天,在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場推進會上,市文化局就意見作了説明。

  意見指出,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要率先建成均衡發展、供給豐富、服務高效、保障有力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具體內容包括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實現全覆蓋,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和手段更加豐富,服務效能顯著提升,公共文化管理、運作和保障體制機制更加完善,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為實現總體目標,意見列出了8項主要任務,提出要圍繞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創新文化,創作生産出更多優秀的文化産品,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因此,必須堅持把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作為重要的基本服務設施,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城市總體規劃,納入政府基本建設投資和城市運作保障。

  ■ 焦點

  1 支援民辦機構興辦圖書館博物館

  《關於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的意見》強調了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社會化的重要性。意見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機制,不斷完善指導性目錄,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

  具體而言,首先要統籌開發各類文化資源,鼓勵和引導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和學校內部文化設施向公共免費或優惠開放,擴大服務覆蓋範圍。

  另一方面,要支援民辦機構興辦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實體書店、公共閱讀空間、點播影院,鼓勵社會力量捐贈公共文化事業。

  市文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此,要制定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辦法,吸引社會組織和企業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文化産品和服務;同時加強對文化類社會非營利組織的引導、扶持和管理,促進其規範有序發展。

  2 以“15分鐘服務半徑”規劃文化設施

  對於公共文化服務的密度,意見提出一個量化標準:“以15分鐘為服務半徑,規劃基層文化設施佈局,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體系。”

  該標準是由2015年6月印發的《北京市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標準》確定的。《標準》提出,應以步行15分鐘為服務半徑,統籌設置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文化設施應選在人口集中、交通便利、方便群眾參與、易於疏散的地方獨立建設,或與相關公共設施合併建設。

  朝陽區委書記吳桂英介紹,作為北京市全國首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朝陽區已經基本形成了“15分鐘文化服務圈”,為此,朝陽區建立了“區級-地區級-街鄉級-社區(村)級”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現有區級設施5個,規劃地區文化中心10個,街鄉級文化中心43個,社區(村)級文化活動室495個。與之配套,朝陽區加強公共文化隊伍建設,建立群眾文化隊伍2844支,骨幹力量7萬餘人。

  3 公共文化設施與新建小區同步驗收

  為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意見還明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在設施保障方面,意見提出,要確保公共文化設施、全民健身設施與新建、改擴建住宅小區建設同步實施、同步驗收,及時交付使用。已建公共文化設施,未經區政府和市政府相關部門批准,不得擅自拆除、改變使用性質或轉讓。

  市文化局相關負責人還提醒,結合正在開展的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的開展,對於疏解後的騰退空間,要積極用於公共文化服務,改善和優化公共文化設施佈局。

  意見還提出,為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各區要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專門工作機構。同時,要加大財政保障力度,統籌用好現有渠道資金,採取政府購買、項目補貼、定向資助、貸款貼息等方式,提高財政資金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4 城市副中心將建劇院圖書館博物館

  針對北京城市副中心公共文化建設和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意見提出了專門要求。意見稱,城市副中心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規劃其文化設施空間佈局,推進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等重大文化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副中心公共文化服務水準。

  對於京津冀三地文化協同,意見提出,要認真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主動對接雄安新區公共文化建設,完善京津冀三地文化協同發展工作機制,支援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務走廊發展聯盟建設,在公共文化、文藝演出、文化遺産保護、文化創意産業、影視展映等領域推動深度合作。

  ■ 現場

  全市公共文化服務系統百名操盤手赴朝陽取經

  朝陽區文化館:給非職業演員搭臺唱戲

  “看起來不大的地方,竟然有好幾個劇場!”“這麼多老物件,看起來真挺有年代感。”昨天上午,朝陽區文化館裏人頭攢動,這座大名鼎鼎的文化産業示範館,迎來了上百位來自全市各區各單位的取經者。

  伴隨著朝陽區文化館館長徐偉的解説,來自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聯席會成員單位的負責人,以及北京16個區的宣傳部長、文化委主任、文化館館長、圖書館館長挨個參觀了文化館的各處空間、各種設施。

  徐偉介紹,朝陽區文化館2003年被中宣部列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是其中唯一的文化館。自那以後,該館把自身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運作軌道,不僅每年為80萬人次的市民提供精神家園,還創造了2000多萬的年收入。

  “文化館與其他文化單位不同的是,我們不是為了掙錢,我們的利潤要用在老百姓身上。”徐偉在一個劇場裏告訴參觀者。在這個劇場裏,非職業演員可以為市民演出自己排演的劇目。該館用創收資金創立了“非非戲劇節”,廣大非職業非商業社會劇社廣泛參與其中。

  垡頭文化中心:嘗試文化聯盟運作模式

  告別朝陽區文化館,參觀者前往朝陽區垡頭地區文化中心。這座市民文化中心地上六層、地下三層,外形酷似黑色鑽石,被當地市民稱為“黑鑽”。中心內部設有圖書館、書畫室、棋牌室、練舞室、戲曲室、乒乓球室等區域,還有一個設有兩張床位的休息室,供身體不便的老人在此休憩。

  昨天上午,戲曲室裏四五位老人排練著京劇,多位市民在書畫室裏揮毫潑墨,一位80多歲的老人在報刊閱覽室靜靜地讀報紙。

  據介紹,該中心屬於朝陽區首創的四級公共文化網路中的地區級文化中心,既不等同於區級文化設施,又不能削弱街鄉文化中心的地位和作用,而是依據地域特色、環境、人口、資源、需求來合理規劃。該負責人透露,垡頭地區文化中心將嘗試建立附近五鄉一街和區域社會單位的文化聯盟研究運作模式,實現資源共用、共同發展。

  歡樂谷文化中心:潛移默化改變市民生活

  最後一站,參觀者來到四級公共文化網路中的社區(村)級文化中心代表——朝陽區南磨房歡樂谷文化中心。排練室裏,一群大媽排練著鑼鼓節目,熱鬧非凡。

  “前不久有一位老人的子女來感謝我們,説母親自從來我們館之後,生活態度變積極了很多。”歡樂谷文化中心一名負責人説,參與文化活動之後,老百姓的文化素養在不斷提升,這對於地區城市化建設的作用是潛移默化和不可估量的。

  新京報記者 倪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