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惠民 >

草原上飄來幸福的歌

發佈時間: 2017-09-08 09:46:43   |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  責任編輯: 王子楓

 

  

  醫療隊來到阿巴嘎旗牧區。

  本報記者 吳 勇攝

  

  春節前,駐邊部隊給牧民家送去大紅燈籠。

  本報記者 吳 勇攝

  

  

  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風貌。

  資料圖片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民生投入的巨大傾斜和人民收入的快速增加,內蒙古各族群眾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草原上處處流淌著幸福的歌。

  住房

  危房棚戶變宜居

  8月,走進阿爾山市伊爾施鎮的鴻旭小區,一幢幢紅墻白頂的新建住宅樓坐落有序,小區內綠化如新、乾淨整潔,文化廣場上的男女老幼悠然自得,這裡便是阿爾山市棚戶區改造後建設的新式小區。“過去住林場的老房子,天天挑水劈柴,費時費力,冬天更是遭老罪了,取暖燒柴火鋸末,有時點不著,熏得滿眼都是淚。”今年71歲的林業職工遺屬任振芝説,“總想著什麼時候才能住上樓房,心裏那個饞啊。”

  2014年,家庭困難的任振芝搬進了統一裝修的新樓房,“現在我這屋裏有了自來水、天然氣和集中供暖,再也不用每天挑水劈柴燒火了,老省事了。”老人笑著説,“政府還給了3萬元的安家費,真是讓我趕上了好時候啊。”

  包頭市東河區的居民體驗到了“憂居”變“宜居”的喜悅。過去在包頭只要提起北梁,第一印象便是破舊低矮的平房,污水橫流、泥濘的街道,近乎是貧困的代名詞,經過數年的棚戶區改造建設,如今再提起北梁,則是高大美觀的樓房、乾淨寬闊的街道。

  不僅在城市,住有所居、住有安居的變化同樣在內蒙古的廣大農村發生著。走進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狼山鎮富強村五組,花香四溢,居民房屋一色的白墻紅瓦、傳統中式建築風格,整潔順暢的水泥路鋪到了每一戶的門前。“過去是土路、土房、垃圾堆,夏天蚊蟲飛,冬天冰溜帶。現在是土房變成了磚瓦房,土路修成水泥路,家家門口一個垃圾桶,路邊種上花和草。”61歲的村民周綠安老人笑著告訴記者。

  讓群眾安居樂業是民之所願、民之所盼、民之所需,近年來內蒙古先後啟動了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對城市棚戶區、國有林區棚戶區以及農村牧區危房等進行改造,讓更多群眾分享住房保障政策、共用改革發展的成果。

  醫療

  農牧區有了“小藥箱”

  在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中蒙醫醫院,50多歲的社區居民王挨鎖正在接受大夫的每日例行檢查。1個多月前,在社區衛生服務站檢查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的肺結核病情更加嚴重了,需立即住院診治。衛生服務站隨即通過綠色通道,為他轉診至旗中蒙醫醫院,“現在醫院給我們開通了看病綠色通道,不僅節省時間,有病就能馬上治療,費用也比在外地看病少。”

  這種便利來自於當地推行的公立醫院直管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革,“通過旗直屬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雙向轉診,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這樣不僅解決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同時優化了醫療資源”。準格爾旗中蒙醫醫院基層指導科科長陶海霞説。

  在偏遠的農牧區,內蒙古探索實施家庭健康保障“小藥箱”工程,建立“固定與流動相結合”的新型農村牧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錫林郭勒盟從2013年起,給超出衛生院服務半徑10公里的每戶牧民配備小藥箱,安排家庭責任醫生。“每戶的小藥箱上都有我的電話,牧民有啥疑問隨時會給我打電話。我們對重點人群建立健康檔案,每個季度隨訪一次,而其他健康的牧民每年隨訪一次,幫他們整理補充小藥箱。”家庭責任醫生蓮花説。

  對於身患疾病的困難群眾,包頭市築起了3道保障線。“政府資助困難群眾參加居民醫療保險與醫療救助商業補充保險,最後扣除所有醫保和社會救助政策救助資金後,個人自負醫療費用在5000元以上,依舊無法支付的,政府按照自負醫療費用30%以上給予一次性臨時救助,大大減輕了困難群眾的就醫負擔。”包頭市民政局的劉德鋼説。

  教育

  有免有補輕鬆上學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高三學生蘇曉諾家庭困難,好在高中以來從來沒有交過學費和書本費,每學期還能從國家和學校拿到幾千元的補助。2012年,內蒙古成為全國首個在省際範圍內實現12年免費教育的省份,去年,內蒙古對全區義務教育學校統一實施“兩免兩補”(免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生活費、對城鄉所有寄宿生給予住宿費補助)政策。

  “作為全區唯一一所綜合性民族大學,學校重視蒙漢雙語教育,打造出了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蒙醫學、蒙藥學等優勢特色專業,培養了一大批少數民族優秀人才。”內蒙古民族大學副校長任軍介紹。目前,全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3.66%,高等教育大眾化水準得到進一步提高。

  24歲的包頭姑娘馬小扉2015年從內蒙古民族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選擇創業,但苦於沒有資金。後來,青山區就業局幫助她簽訂了創業擔保貸款協議書,成功申請到了5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

  在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的創業就業指導服務中心,蘇尼特蒙古族服飾傳承人阿榮蘇義拉正在指導學員製作蒙古袍。“我們中心去年成立,主要教授未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同時結合企業用工需求,對他們展開各種培訓。”經過培訓後,80%以上的人員成功就業、創業。

  《 人民日報 》( 2017年09月08日 14 版)

  (責編:王吉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