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惠民 >

人民網評:老年人亦是“無現金技術”的新契機

發佈時間: 2017-09-01 16:58:36   |  來源: 人民網-觀點頻道   |  責任編輯: 王子楓

 

  近來,“無現金社會”成為了熱詞。有老外表示,在中國基本上一部手機就能過日子,連坐公交地鐵也是刷一下就好。正在試水的“無人超市”更是免去了排隊、找零諸多煩惱。在北京街頭,甚至連街邊練攤、收停車費的大爺大媽都會熟練地從懷裏掏出個二維碼來收費。對此,有人驚嘆“網際網路+”時代移動支付的魔力,但也有人擔心這對老年人來講難操作、太冷漠。

  其實,類似的擔心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電腦、手機剛問世的時候,同樣有人懷疑老年人能不能跟得上潮流,然而到今天我們發現很多老年人網癮不小還“玩的挺溜”,網約車、炒股票駕輕就熟。所謂的“銀發經濟”有不少正是生成于網際網路時代的手機與鍵盤。可以預見,“無現金社會”的科技與商機將在相當程度上被老年人的需求、心理與習慣影響,反過來會形成許多全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個基本共識是,網際網路技術帶來的交往、支付的前提在“便捷”二字,不便捷的産品與服務註定是沒有長久生命力的。因此,針對判斷力、行動力有所下降的老年消費者,網路支付終端並不需要逆向而行,只需朝著“便捷”方向再邁出一兩步,這決不是什麼天大的難事。有位廣告裏的女孩子踩著滑板逛超市,從選飲料到結賬只掏了一下手機,沒停滑板便搞定一切。顯然我們不能指望老年人的身姿如此瀟灑,但在他們的“老人機”中嵌入簡易程式,或者把購物相關資訊與子女時時互聯共用,註定不會是遙遠的空想。

  當然,很多人提醒的這個“技術爆炸”過程中的風險點仍然是值得重視。比如,有的生鮮超市在過渡時期便明確要求只能下載軟體支付,還“急吼吼”地在超市入口幫大爺大媽安裝指導,這違反了人民幣使用法律法規不説,而且也不是商業行為應當遵循的平等、自願範式。此外,無現金支付的網路環境、安全隱患,會不會催生針對老年人的新型詐騙,都要進行更充分的評估與預案設計。最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支付平臺過度集中在兩三家知名商業公司,會不會由此引發私營壟斷以及道德風險,怎麼樣合理引入外部性的公共服務,是根本上保障老年人“無現金權利”的重要頂層設計。

  無論貨幣形態如何變化,支付手段怎樣調整,至少目前看來市場經濟的內生規律未曾改變。生逢網際網路新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下,我們必須摒棄保守心態,牢記恩格斯那句名言“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尤其在老齡化社會到來後,每個人都會成為老年人,都可能在科技面前變得“笨笨的”“弱弱的”,而這“笨笨”與“弱弱”是政府需要呵護的對象,是企業可以掘金的寶礦,更是我們共同的寶貴財富與契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