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惠民 >

中國人工智慧或實現“彎道超車”

發佈時間: 2017-08-31 16:13:09   |  來源: 經濟參考報   |  責任編輯: 王子楓

 

人類正在進入人工智慧時代。近年來,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科技公司紛紛將人工智慧當成重要戰略方向,投入鉅資研發和佈局。

近期,《經濟參考報》記者走訪多家高科技公司和科研院所了解到,中國人工智慧産業發展已處在世界領先地位,但跟美國相比,在基礎理論突破、晶片設計和演算法、強人工智慧應用等領域還有不少差距。不過,中國在人才儲備、數據資源和市場需求上具有潛在優勢,完全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中美“雙雄”格局

從20世紀50年代誕生以來,人工智慧已歷經三次爆發,但只有眼下這一輪真正具備産業應用價值,這主要得益於三方面:一是深度學習演算法突破;二是網際網路時代海量數據的爆發,為深度學習帶來豐富的“燃料”;三是人工智慧晶片強大的計算能力,以及計算成本的不斷下降。

“在新一輪人工智慧浪潮中,中國與世界,特別是美國的發展基本同步。”作為國內最早花鉅資投入人工智慧研發的企業,百度公司總裁張亞勤認為,雖然從整體實力來看,中國還無法和美國抗衡,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人工智慧産業發展的高地,在某些領域甚至有趕超美國的勢頭,也是最有可能在人工智慧時代和美國並駕齊驅的國家。

工信部賽迪智庫和百度聯合推出的人工智慧報告認為,在學術研究、高端人才、技術突破、領軍企業、創業投資和應用落地等關鍵環節上,已顯現出中美“雙雄”的格局。

根據烏鎮智庫和網易科技聯合發佈的《烏鎮指數:全球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16》,從人工智慧企業數量、融資規模、專利申請三個維度衡量,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優勢明顯。不過近年來,中國在上述三項的數量以及發展速度上均領先全球,大部分指標位於全球前三位。尤其是從2012年開始,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與專利授權數量超越美國。

從企業數量上來看,美國人工智慧企業總數為2905家,全球第一。中國北上深三座城市的人工智慧企業總數達到447家,佔全球總數7.4%。在投資分佈方面,美國與英國獲得的投資數量較多,其次為中國、印度、以色列。美國共獲得3400多筆投資,中國獲得146筆投資。但就人工智慧企業的融資規模而言,中國位列全球第二。在專利授權方面,美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量達到26891項,全球第一。中國共計15745項,僅次於美國。

創新實力仍有差距

“如果把人工智慧比喻為一座冰山,那麼在看得見的地方,我們跟美國差不多,只是冰山的尖端被美國把持著。不過在冰山看不見的部分,就基本都是美國的了。也就是説,我們在模倣、規模化方面發展較為迅速;在獨創和創新實力上,跟美國相比差距比較大。”新智元創始人楊靜説。

跟個人電腦産業和移動網際網路産業類似,整個人工智慧産業鏈條大體可分為硬體和軟體兩大層面。硬體包括最底層的晶片、演算法、大數據、雲計算。軟體則涉及作業系統和在各領域的應用,例如汽車、安防、金融、醫療、教育、家居等行業。總體而言,在産業鏈中越處於基礎和底層的技術,中國實力越弱,而越往應用端,中國實力越強。

楊靜認為,在應用端,人工智慧可以按照智慧演進程度分為弱人工智慧、通用人工智慧和強人工智慧三個層面。中國在弱人工智慧領域實力很強,跟美國也就20%至30%的差距。但到了通用人工智慧領域,差距就被拉大到了5至10倍,在強人工智慧領域,基本就沒法和美國相提並論了。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依靠在機器視覺、語音識別上的優勢,中國人工智慧産業已經在安防監控、中文語義識別等領域有成功案例。在生物科技和人工智慧結合等更加廣泛的領域,也開始有一些産業上的探索。

國內機器視覺識別領域領先的雲從科技戰略部總監姚志強説,公司和公安部門合作,當犯罪案件發生後,可以在短時間內調取限定時間限定地點的所有監控視頻,迅速對這些視頻進行結構化處理,從中識別出犯罪嫌疑人的蹤跡,把原來需要耗費大量警力和時間去做的事情,讓機器在數分鐘內完成,提高破案效率。

在語音識別領域,國內領先企業科大訊飛近年來連續在國際大賽中名列前茅。2014年,科大訊飛首次參加國際口語機器翻譯評測比賽就在中英和英中互譯方向以顯著優勢獲得第一。2016年,國際語音識別大賽科大訊飛取得全部指標第一。

在醫療領域,核心團隊來自華大基因的碳雲智慧,近兩年來致力於通過多層高維生物數據和資訊,分析管理生命健康,是目前中國人工智慧與生命科技交叉領域的初創企業中,獲得融資最多的企業。公司首席科學家李英睿説,公司的業務可以概括為數字化生命、精準化解讀和智慧化管理三大板塊。公司希望和一些健康管理和醫療機構合作,通過讓電腦學習大量病例數據,從而最終達到讓機器協助健康管理和醫生診斷及治療的目的。

揚長避短佔據制高點

業內人士認為,總體而言,美國優勢在於前沿技術和積累,而中國優勢在於擁有龐大的潛在人才庫、巨大的數據量和迫切的需求。受訪人士均認為,只要揚長避短,中國完全有可能佔據人工智慧領域的制高點,實現彎道超車。

首先,中國擁有巨大的人才庫。根據創新工場的統計,在2006年到2016年間,華人貢獻了約三成的頂級人工智慧文章。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認為,中國學生普遍理工科較強,數學基礎較好,這在人工智慧時代將有巨大優勢。不過,從突破性科研成果的數量和品質維度衡量,中國還無法和美國相比。特別是革命性、里程碑式的突破,華人佔比小,缺乏大師級的人物。

其次,中國擁有龐大的“數據養料”。對人工智慧而言,數據就是養料,機器必須經過大數據的不斷訓練,才有可能汲取營養,成長為具備智慧的機器。中國擁有7.3億網民,在全球居於首位,積累了大量的用戶行為數據,擁有世界上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優勢。賽迪智庫預測,到2030年,中國數據總量佔比將有望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但另一方面,在數據開放、制定數據共用標準等方面,中國跟美國相比仍有差距。隨著相關法律的完善,中國的數據開放更為高效,將加快趕超美國,促進更多的人工智慧創新應用落地。

最後,中國擁有迫切的需求和廣泛的應用場景。地平線機器人技術創始人、CEO余凱説,在內需的帶動下,中國有很多的應用場景已經開始運用人工智慧。國家有國防安全和科技變革的需求,産業有提升生産效率的需求,而老百姓有尋找更智慧、更便捷生活的需求。“中國人工智慧場景極其豐富,需求大到無法想像”。不過也必須看到,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政策相對落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