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惠民 >

“非遺”活態傳承中國毛南族“族寶”煥發新生

發佈時間: 2017-08-29 12:53:53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 王子楓

 


資料圖:頭戴花竹帽的毛南族姑娘。 楊志雄 攝

  中新網河池8月26日電 題:“非遺”活態傳承 中國毛南族“族寶”煥發新生

  記者 黃艷梅 楊志雄

  頭戴花竹帽,身穿紅色民族布裙,十幾名中國毛南族姑娘對唱山歌,歌聲婉轉而悠揚……

  近日舉行的德國拜羅伊特青年藝術節上,廣西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青年演員帶來《頂卡花》、《幸福花竹帽》、《納庭》、《祝酒歌》等13個民族歌舞節目,向德國觀眾展示古樸神秘的毛南族文化風情。

資料圖:毛南族肥套。 覃永耀 攝

  毛南族是中國22個人口在10萬及以下的少數民族之一。位於廣西西北部的環江縣是毛南族世居發祥地,是中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中國10萬毛南族人口有6萬居住在環江。

  環江縣官方介紹,毛南族“頂卡花”象徵幸福吉祥,漢語譯為花竹帽,即在帽底編織花紋的意思,是毛南族特有的傳統手工編織工藝品。由它衍生的花竹帽文化(如花竹帽編織手工技藝、花竹帽歌、舞),是毛南族的文化精髓。

  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的毛南族儺文化誕生於毛南族“還願”儀式,在環江當地稱之為“肥套”,主要以儺舞、儺歌、儺樂、儺戲、儺面及樂器和服飾等表現,具有神秘性、民族性、原生態與唯一性,亦是毛南族民族文化的集中體現。

資料圖:毛南族儺舞。 陳金文 攝

  作為毛南族的“族寶”,肥套和花竹帽曾一度瀕臨滅絕和“失傳”。

  中共環江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楊哲介紹稱,為搶救和保護這一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産,環江縣全面挖掘、整理毛南族肥套歌、舞、戲、樂等系列節目,將肥套和花竹帽工藝本體研究成果編撰成冊印製出書,並建立資料數據庫,推行“鄉土文化進校園”活動。

  楊哲介紹,環江縣已建立毛南族肥套傳習館、毛南族花竹帽傳習館和工藝陳列館。當地積極鼓勵引導傳承人向社會開班收徒,集中傳授藝術和技藝。此外,通過“走出去、請進來”,舉辦分龍節等重大節慶活動,助推毛南族優秀文化遺産走向國際。

  今年50歲的毛南族婦女譚素娟的生活與花竹帽息息相關,她是編織花竹帽的第五代傳人,其應邀參加國際國內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演活動屢獲大獎。如今,花竹帽已走出國門,在日本、南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及港澳臺地區引起廣泛關注。

  年近六旬的譚三剛作為“肥套”非遺傳承人,已多次受邀到日本及中國北京等城市參加演出。譚三剛家是祖傳的師公世家,他19歲便跟父輩學唱“肥套”歌、跳儺舞。他説,當前,“肥套”盛行于毛南山鄉,他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從事這項工作,並培養後人傳襲技藝。

  目前,毛南族“肥套”和花竹帽編織技藝均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目錄。中共環江縣委書記黃榮彪表示,當地將做好文化遺産的動態保護,依託“世遺環江·神秘毛南”主題,打造特色旅遊文化品牌,讓古老而神秘的毛南族文化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