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惠民 >

政協委員王樹理走黃河:焦園鄉,我的黃河第一站

發佈時間: 2017-08-28 17:19:29   |  來源: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袁偉軒

 

編者按:焦園鄉是黃河進入山東的第一站,"黃河入魯第一鄉"。時至今日,焦園鄉還有很多百姓住在黃河灘區上。政協十二屆全國會議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王樹理曾多次就黃河灘區群眾搬遷等問題提交議案。此次王樹理參加了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主辦的保護黃河萬里直播行動,走完了從黃河入海口到青海省瑪多縣黃河發源地全部考察,他對母親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原文標題為《牽著母親的手之四十四 : 焦園鄉,我的黃河第一站》以下為文章全文。

全國政協委員王樹理參加保護黃河萬里直播行動

東明縣是山東菏澤市的一個縣。這個縣的焦園鄉是黃河進入山東的第一站。它的對面是河南省蘭考縣的固陽鎮和長垣縣的一個鎮。

這個立著的01號界碑,標誌著從這裡開始,黃河山東段就開始了。這個村子叫李莊,是焦園鄉的一個村。

你不要以為這個村子是在黃河大壩外面。不,它就在灘區。造成這種局面,是1855年黃河在河南銅瓦廂決堤,把人家本就在這裡的家園給淹了。後來黃河改道的時候,就把一大批村莊給圈進來了。李莊只是其中的一個。與它同時圈進灘區的,山東有,河南也有。一直到黃河入海口,山東沿河的25個縣,都或多或少存在著這個問題。解決好灘區群眾的生産生活問題,是我們替歷史還帳的一份責任,也是共産黨人義不容辭的義務。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領導都十分關注灘區群眾的搬遷問題,但由於這個問題既牽扯到群眾的戀土意識,思想觀念,也涉及我們的管理體制,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問題。在政協十二屆全國會議期間,我曾多次就黃河灘區群眾搬遷,大運河通水 通航等水利問題提交議案。這次又參加了中國網議庫組織的保護黃河萬里直播行動,走完了從黃河入海口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黃河發源地全部考察,使我對母親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了解。也就有了把焦園鄉這個山東黃河第一站拿出來單獨寫一點文字的想法。

黃河大橋下,挖沙的船隻

大道上講理,河道上不講究理。被搖頭擺尾的河道折騰的常年處於防災和遷徙狀態下的黎民百姓,形成獨特的道德觀念。大水涌進來的時候,甭問所需物資姓甚名誰,只要築堤護坡用得上,先用了再説,代收的莊稼也是,誰收了都行,只要不被大水沖走。當然,這樣的不講理等洪水退走,還是要説説清楚的。這樣的話語只有在這樣特定的語境中才能産生。

來大水時候倍受煎熬的堤壩

大水過後,為了防止下一輪被水淹,家家戶戶爭相加高宅基臺面。長此迴圈,一個村臺就是一個孤島。而村裏各家各戶又爭著比高,村子就不好管理了。

村子裏。

我們的考察隊來到黃河鐵路大橋下。

湍急的濁流在這裡由南向北而去。

來自河南省長垣縣的農民開著農用三輪到東明縣走親戚。

孩子們在黃河的淺水灘裏嬉戲。

節目主持人站在大橋中間的浮橋上直播我們的考察活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