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如何養生?
發佈時間: 2017-08-24 10:31:43 | 來源: 北京晚報 | 責任編輯: 袁偉軒
處暑是一年中的第14個節氣,處暑的到來,意味著夏季的遠去、秋季的到來,天氣開始逐漸轉涼。那麼人們在此氣候條件下應該如何養生呢?
應防秋乏秋燥
處暑節氣過後,天氣逐漸轉涼,雖然早晚較為涼爽,但中午氣溫仍然很高。此時暑濕較重,脾被濕困住,人們很容易感到疲乏。而且在處暑期間人們往往會有這種感覺:皮膚緊繃、甚至起皮脫屑,毛髮枯而無光澤,頭皮屑增多,口唇乾燥或裂口,鼻咽燥得冒火,大便幹結,這種現象就是“秋燥”。
秋燥是由於氣候乾燥造成的,而且處暑時期的“秋燥”屬溫燥,發展為病徵多表現為咳嗽少痰、咽幹不適、鼻燥口乾、手腳心熱等。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腎病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于國泳認為,秋燥與人的體質有關,所以預防秋燥的最好方法便是增強身體素質。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及睡眠品質,同時要重視精神的調養,並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順應秋季收斂之性。
宜增鹹酸減辛辣
處暑時要重視養肺,在飲食方面應適當多吃鹹味、酸味的食物,少吃辛辣食物。比如可以多吃些番茄、山楂、烏梅等。如果早晨起來感覺口乾咽幹,可喝點淡鹽水。于國泳稱,中醫有“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的説法。早上喝淡鹽水,洗腸又解毒,而且有少許消炎作用,可潤腸胃通大便;晚上喝蜂蜜水有助於美容養顏,並可補充各種微量元素,很適合在處暑時飲用。
另外處暑時天氣較乾燥,燥邪易灼傷肺津,因此此時節宜多食具有養陰潤肺作用的食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仍是蜂蜜。蜂蜜有養陰潤燥、潤肺補虛、潤腸通便、解藥毒、養脾氣、悅顏色的功效,因此被譽為“百花之精”。睡前食用蜂蜜,可以改善睡眠,使人儘快入睡。銀耳亦是養陰潤肺佳品。中醫認為,銀耳味甘淡性平,歸肺、胃經,具有潤肺清熱、養胃生津的功效,可防治幹咳少痰或痰中帶血絲、口燥咽幹、失眠多夢等病症。除此之外,還可多食用梨、百合、芝麻、牛奶、鴨肉、蓮藕、荸薺、甘蔗等滋陰潤肺食物。
本報記者 劉夢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