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謹防“秋老虎”偷心
發佈時間: 2017-08-22 11:06:45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袁偉軒
雖然早已過立秋節氣,但由於“秋老虎”的徘徊,上海的秋天總是讓人感覺姍姍來遲。在不少市民眼中,冠心病在冬季才會高發,事實上,在夏秋交替時由冠心病引發的心肌梗死並不少見。上海遠大心胸醫院終身院長孫寶貴教授指出,“秋老虎”這種悶熱、高溫天氣,會使人體大量出汗,體內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升高,致使發生血栓、心梗等心血管疾病。同時,高溫環境下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心率加快、冠狀動脈收縮,增加了冠心病的發作風險。因此,夏秋之交要特別注意一些身體危險信號,如半夜突然胸悶胸痛,莫名冷汗直流可能是心梗前兆,千萬不能忍到天亮。
高溫悶熱出汗多 容易形成血栓
孫寶貴教授分析,雖然寒冷的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但是在氣溫高、氣壓低的天氣,特別是高溫悶熱的“秋老虎”時節,空氣中濕度增高、含氧量降低的時候,平時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常常會感覺不適,出現胸悶、氣促、頭暈等症狀。另外,高溫天氣會使人體出汗過多,血液濃縮,如果未能及時補充水分,容易形成血栓。一旦斑塊破裂,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可引起急性心梗發生。而且在炎熱夏夜,人們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睡眠,也是心腦血管疾病重要的誘因之一。
悶熱的天氣還會使人出現情緒波動,使人心情煩躁、心火旺盛,這也是誘發冠心病突發的危險因素,這段時間因工作勞累缺乏休息的年輕人尤其要警惕心肌梗死突然來襲。
晝夜溫差大或誘發心血管疾病
溫差大是季節交替容易引發冠心病的另一大原因。孫教授説道,每當季節交替時,晝夜、室內外的溫差都比較大,血管也會有熱脹冷縮,因此溫差過大易誘發冠心病。
據了解,當天氣漸趨涼爽,忽涼忽熱使人體血管時常處於從擴張到相對收縮,又從收縮到擴張的狀態,這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説是一種健康威脅。而且,在天氣涼爽時,一些心血管病患者會放鬆警惕性,日常起居和服藥失去規律,遇燥熱天氣再度來臨,容易導致疾病急性發作。
對此,孫教授建議,夏季經常補水的習慣在夏秋之交仍要繼續堅持,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病的市民。老年人在睡覺前更應注意補充一些水分,防止睡眠後血流速度下降及血液濃縮。
胸痛出冷汗或是心梗前兆
“胸痛是一種很常見但又非常可怕的症狀,引起胸痛的原因和疾病有很多種,有的是致命疾病的症狀,有的卻只是一過性的症狀。”孫教授説,是否能快速準確地對其診斷顯得十分關鍵。“高危的胸痛,最常見的就是會引起心肌梗死。”
孫教授指出,在所有因急性冠心病發作死亡的患者中,死於救護車內或急診室的患者所佔的比例居高不下,特別是年齡在25~44歲之間的中青年患者院外死亡的比例更高。這説明45歲以下的患者對急性心梗發作前的先兆和急性發作的症狀認識不足,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研究發現,在心梗患者中,部分人在發病前的幾個月至數周內可出現胸悶、胸痛、頭暈、出冷汗、噁心嘔吐或短暫失去意識等症狀。孫教授強調,一旦出現這些情況要及時去醫院診斷治療。急性心梗患者若能及早發現先兆並得到及時處理,就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另外,中青年人更要加強對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控制,不吸煙,限制飲酒,控制體重,同時應提高對急性心梗發作先兆的認識。
預防心梗別搬抬重物
“有冠心病心絞痛或者有冠心病危險因素的人,要盡力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孫教授建議,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絕對不搬抬過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時必然彎腰屏氣,這對呼吸、迴圈系統的影響與用力屏氣大便類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誘發心梗的常見原因。其次,放鬆精神,愉快生活,對任何事情要能泰然處之。
再次,洗澡要特別注意。不要在飽餐或饑餓的情況下洗澡。水溫最好與體溫相當,水溫太熱可使皮膚血管明顯擴張,大量血液流向體表,可造成心腦缺血。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洗澡間一般悶熱且不通風,在這樣環境中人的代謝水準較高,極易缺氧、疲勞,老年冠心病人更是如此。冠心病程度較嚴重的病人洗澡時,應在他人幫助下進行。
最後,氣候變化時要當心。在嚴寒或強冷空氣影響下,冠狀動脈可發生痙攣並繼發血栓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氣候急劇變化,氣壓低時,冠心病病人會感到明顯的不適。國內資料表明,持續低溫、大風、陰雨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誘因之一。所以每遇氣候惡劣時,冠心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或適當加服硝酸甘油類擴冠藥物進行保護。(吳瑞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