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太原養老服務業如何破題
發佈時間: 2017-08-15 15:08:03 | 來源: 山西日報 | 責任編輯: 袁偉軒
養老服務業關乎民生幸福指數。老齡化比例居山西省之首的太原市大力完善養老服務業政策體系,養老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力度前所未有。2016年底,成為山西省唯一入選國家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
乙太原市為例,截至2016年底,太原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有68.1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15.8%,老齡化比例居山西省之首,且高齡化、空巢化趨勢愈發明顯,失能半失能比例逐漸提高。
養老難題如何求解?太原市思路明確:以政府主導、保障基本,政策引導、社會參與,深化改革、激發活力為原則,建立健全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2016年,在山西省率先出臺《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後,陸續出臺了10項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扶持政策。同年底,被確定為國家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之一,為山西省唯一入選城市。
近日公佈的《山西省“十三五”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提出,在山西省構建“一區兩片”健康養老産業格局。“一區”即乙太原為中心,輻射晉中、忻州和呂梁部分市縣,構建山西省健康養老中心區。
養老服務是重大民生工程。給老人多一份關愛,讓城市更有溫度
——規劃先行,構建“1+10”政策體系,最大程度釋放政策疊加效應
太原繁華鬧市柳巷,隱身在居民區裏的柳巷托老中心為全市第一家投入運營的社區老年日托中心,面積約300平方米。該中心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説:老人在不離社區、不離家的前提下,能夠得到機構的專業照護,享受更高品質的晚年生活。老人們在一塊可熱鬧了,原來不愛説話的都變開朗了。
這種嵌入式的小型養老機構採用公建民營模式,由政府無償或低償提供養老服務場地,由太原福壽和養老服務中心投資並負責具體運營,除柳巷托老中心外,該中心還建立了汾東南社區養老中心,並與10余個社區簽訂了社區養老協議。
然而,對於許多居民而言,這种家門口的養老中心還是一種奢望。空間不足、場地不足、設施不足是根本原因。
太原市《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提出,新建居住小區按每百戶不少於20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用房,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老城區和已建居住區則通過購買、租賃、置換、改造等方式,整合各類閒置資源調劑解決。其中,僅城中村改造一項,未來幾年就可新增社區養老院200余個。
《太原市養老服務設施專項佈局規劃》提出,太原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五年內將實現全覆蓋。太原市規劃局總規劃師楊迎旭介紹説:“最難的是老城區,建築密度已非常高,各類公共服務設施都十分短缺。但再難也要擠出幾萬平方米。”據統計,2016年,太原市新建社區養老服務中心60個、城鄉老年日間照料中心113個,設置醫養結合床位1058張,投資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7月初,在南沙河改造中拆出的一塊空地上,雙塔寺一社區新址落成,擁有60張床位的養老服務中心同步建成。一座城市的溫度,就是能夠給予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的扶助力度。包括養老設施專項規劃在內,太原市與《實施意見》相配套的政策文件共有10個,涉及用地與配建管理、政府購買服務、財政補貼、消防管理、促進投資、醫養結合等內容,政策的疊加效應正在逐步釋放。
養老服務業是朝陽産業。政府之手在於兜底,不跳獨舞
——頒布實施《太原市養老機構條例》,掃除民營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領域的障礙
養老服務業是民生,更是産業。從某種程度來説,企業家們對市場更為敏感。
位於城南繁華鬧市的中航工業太航科技有限公司在我省大型國企中首家投資創辦了專業養老機構——太航馨悅養老院。記者在這裡看到,老人們小痛不用出養護院就能得到醫治,大病5分鐘內就可以送至鄰近的太航醫院。雙方還簽訂了合作協議,為患病老人開通綠色就醫通道。
相關統計顯示:太原市共有各類養老機構34所,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20.6張。與國家“十二五”末提出的每千人擁有30張的目標相比嚴重不足。
政府之手在於保基本、兜底,而不跳獨舞。太原市的做法是:掃除民營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領域的政策性、體制性的門檻,撬動市場之手,使其在養老服務業中唱“主角”。
《太原市養老機構條例》對土地利用、運營補貼等進一步精準細化。如:營利性養老機構建設用地可以參照同類地段工業用地出讓價格,以出讓等方式取得;對社會資金投資新建開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和非營利性醫養結合醫療機構,按每張床位9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對城市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市縣兩級政府每年給予5至10萬元的運營補貼……太原市民政局局長任建忠分析説:“這些措施打破了不同所有制養老機構的待遇差別,有利於形成平等參與、激發活力的養老服務體系,含金量較高。”
安康通是三胞集團旗下的居家健康養老公司,是國內最大的居家養老服務型企業。太原市引進安康通一年來,依託“12349”公共服務熱線,通過整合線上線下資源,為老人帶來緊急救援、健康管理、生活照料、康復護理和親情關懷等一系列居家養老服務。
走進太原華辰農耕園,和其他農業觀光項目大有不同的是,一幢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的老年休養中心正在加緊建設。從“煤老闆”轉型綠色農業旅遊項目,再到進軍養老服務産業,農耕園園主——小店區北格鎮張花村的班保勝看上去很有信心。
養老服務業需求是導向。需求在哪,精準服務就到哪
——從一碗熱湯到到府聊天,從一張病床到臨終關懷,滿足多層次、多樣化養老需求
親情有多遠?有人形象地將之稱為一碗熱湯的距離。然而,現實的難題是,很多在外打拼的人難以做到事業與親情贍養兩全。近年來,太原市建成社區老年餐桌37個,設立老年就餐點600余個,數以萬計的獨居老人在家門口吃上了熱乎乎的飯菜,且憑居家養老服務券,就餐便可享受優惠。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社區老年餐桌的裝修、購置用具、配備設施及人員工資等由社區多方籌措,運營由社會組織或餐飲企業承擔,社區負責監管。這一服務模式曾榮獲“中國社區發展十大貢獻獎”。
新建路二社區“智慧我家”是其在太原開設的第6家門店。社區在辦公室裏給他們擠出一角,居民在這裡可交納水費、燃氣費、話費、網費等,並可預訂找保姆、清掃保潔等家政服務。23歲的店長張馨予對記者説:“現在老人們基本不愁吃喝,但不少孤獨失落。我們還特別面向優撫對象、低保戶、貧困老人開展免費陪聊服務。”今年,“智慧我家”預計建成100家門店,覆蓋5萬戶家庭。
而對許多慢性病纏身的老人來説,一張舒心的病床則更為迫切。“百院興醫”工程——市二院老年病綜合樓總投資9883萬元,病床總數達710張,開診以來深受市民歡迎。院長李玉傑介紹説:“老年病綜合樓不僅可極大緩解周邊老年病人的住院需求,同時為醫養結合創新發展奠定了基石。”
太原市德蘭老年養護院服務對像是失能老人、失智老人和臨終老人。記者在這裡見到一位“機械保姆”,患者起背、屈腿、翻身、大小便等都可以用遙控板操作幫助完成。
從一碗熱湯到到府聊天,從一張病床到臨終關懷……精準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需求,一切才僅僅是個開頭。今年,太原市將建設69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94個城鄉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建設30個社區養老驛站;市、縣(區)兩級公辦老年福利院建設全面啟動;開設醫養結合型床位1000張,實施全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結對幫扶養老機構工程,養老機構醫療服務覆蓋率達到30%。
養老服務業既是服務“夕陽”的民生事業,也是提升群眾獲得感的朝陽産業、幸福産業,加快發展正當時。(山西日報記者 楊彧 范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