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情緒中暑誘發抑鬱
發佈時間: 2017-08-11 09:50:32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袁偉軒
雖已立秋,但三伏天仍在發威。烈日之下,中暑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熟人見面的“寒暄”也變成了“暑暄”:“瞧這天兒熱的”“多喝水”“小心中暑”。可有一種中暑——情緒中暑,往往被人忽視。
情緒也會中暑,這不是心理醫生在故弄玄虛。近期,醫院心理科接診的情緒中暑病例並不少見。
病例
患者張師傅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的哥”,四十歲出頭,身體一向很好。今年入伏以來他接二連三地發生追尾事故,有時自己都覺得犯的駕駛錯誤很低級。一天他收車回家,喝了幾口悶酒,突然心悸氣短,大汗淋漓,手腳冰涼,幾乎要背過氣去。但到了醫院急診,什麼毛病都查不出來。之後張師傅總感覺身體不舒服,甚至有輕生的念頭。無奈之下,家人送他到心理門診,一見到大夫,他竟泣不成聲。大夫詢問病史後,又與張師傅聊了半個鐘頭,診斷他為情緒中暑引發的抑鬱症狀,最後開了抗抑鬱藥,並讓他休息些時日。一週後,復診的張師傅又回到了從前精力充沛的狀態。
1. 情緒中暑屬情感障礙
所謂“情緒中暑”,是指長時間暴露在高溫、高濕或炎熱環境中進行腦力或體力活動,因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造成的一組精神、心理症候群。在臨床上,醫生以患者的認知功能下降、情緒不穩定、行為異常等為其特徵性症狀,又稱之為夏季情感障礙綜合徵。
在疾病分類系統中,“情緒中暑”即夏季情感障礙綜合徵與抑鬱症、躁狂症等屬於同一個範疇——情感障礙範疇。具體來説,患者會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思維遲緩等認知症狀,煩躁不安、易激惹甚至暴怒、興趣喪失、悲觀絕望等焦慮抑鬱的情緒症狀,以及坐立不安、強迫重復、衝動毀物、人際衝突、酗酒鬧事、自傷自殺等行為症狀。
導致情緒中暑的原因有兩個方面。有統計表明,人群中約有16%的人在夏季會發生情緒中暑。尤其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於80%時,這種氣象條件造成生理中暑和情緒中暑的比例都會急劇上升。
但環境的外因需通過心理的內因起作用。換言之,情緒中暑患者的性格大多有脾氣急躁、自我中心意識較強、適應力較弱、追求完美等特點。這類性格在醫學心理學中稱為“A型性格”,擁有該性格的人容易患上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心理門診中情緒中暑患者,往往也是心內科和神經內科的常客。
2. 青壯年是高危人群
為什麼炎熱的天氣容易使人心緒煩亂、頭腦“短路”?
病理生理學和神經解剖學研究發現,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和情緒調節中樞是同一個“脆弱”的器官——下丘腦。當環境過熱,引起身體熱應激反應,下丘腦便會努力工作以調節體溫和情緒。一旦超過了調節能力的極限,下丘腦就會“罷工”,人的情緒就可能失控,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則會出現身心的中暑症狀。
當然,下丘腦不是一個獨立的指揮部,它的上級領導是大腦皮層。一方面,大腦皮層會從上到下地指揮下丘腦的工作;另一方面,下丘腦也會向大腦皮層彙報包括體溫在內的全身生理狀態。因此,人們在情緒中暑時,會出現反映大腦皮層功能的認知障礙症狀。
情緒中暑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集中在認知、情緒、行為三者為主的心理功能方面。在極端情況下,情緒中暑會導致衝動性自殺的嚴重後果。由於情緒中暑是一種情感障礙,可以將其理解為抑鬱症的一種發作形式。如同前文提到的張師傅,一旦達到抑鬱發作的程度,應採取抗抑鬱治療。
相對而言,青壯年人群由於暴露于熱應激源的機會更多,較孩子、老人更易情緒中暑。他們情緒中暑後對工作、生活影響更直接,症狀發作時對自己和他人傷害更嚴重。因此,青壯年人群是情緒中暑的高危人群,要注意加強對他們的勞動保護。
3. “消暑”兼顧身與心
當你已感覺到高溫、高濕帶來的不適,最明顯的特徵是莫名心煩、做事超乎尋常的沒耐心、脾氣很大一點就著,就應及時避免情緒中暑。
先來説説生理層面的“消暑”,最簡單的就是改變過熱的外部環境。比如,置身於空調環境或陰涼、乾燥的地方,脫離高溫、高濕的熱應激源。同時,積極採取降低體溫的措施,如飲水、沐浴、擦身等。但要注意循序漸進,以免驟熱驟冷之下,影響下丘腦正常調節體溫的功能,或是造成毛孔急劇收縮無法正常排汗引發炎症反應。在為身體補充水分的同時,也要補充糖、鹽等物質,以防體內能量不足和電解質紊亂。
其次是心理層面的“消暑”。由於大腦皮層對下丘腦有高級管控功能,可充分發揮其作用。我們可以運用心理學的方法,試著放鬆身心,閉目養神,開始冥想。比如,美好的景色或愉悅的回憶。總之,儘量去想像清涼的事物、環境,以抵禦外部環境的炎熱。傳統醫學認為,夏季心火旺,火為外陽內陰,如同火焰外焰熱而內焰涼一般。故無論外部環境是否熱浪滾滾,“心靜自然涼”也是一種養心妙法。
擴大到社會層面上來説,健康的社交圈能提供安全感和歸屬感,也有助於釋放負面情緒、獲得正能量,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援和保障。所以,閨蜜間的互訴衷腸,老友間的小酌暢談,都可以令人在參與過程中保持一個好心情。對於長期暴露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的人來説,如能調整急躁、易怒的性格特點,使自己對炎熱有心理準備,才是預防情緒中暑的長遠之法。
(彭旭: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師)
醫師提醒:情緒中暑後怎麼辦
發現患者有情緒中暑症狀後,第一時間應助其進入涼爽環境,但不要急於過快降溫。飲食方面大量進食冷飲會引起胃腸功能紊亂,環境方面突然進入溫度過低的空調房間會引起外感風寒。
特別提醒,嚴重的情緒中暑屬於精神心理專科醫生的工作範疇。如果患者症狀嚴重,比如語言反常、行為過激、意識不清等,要及時送醫治療。由於每個人情緒中暑的症狀不同,治療也因人而異。通常對情緒低落者,醫生會使用抗抑鬱藥物,有躁狂症狀者則禁用抗抑鬱藥而需使用情感穩定藥物。藥物選擇取決於對症狀的判斷。
相對而言,支援性的心理治療操作簡單,家人也可學習,如陪伴、傾聽、理解、撫慰、提供安全感、保持耐心等。如有疑問和困難,可求助於心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