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中國稻米産業發展論壇開幕 聚焦水稻供給側改革

發佈時間: 2017-08-10 15:16:52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袁偉軒

 

  8月4日,中國稻米産業發展論壇在江蘇興化召開,與會專家學者以及稻米種植大戶就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進一步優化農業區域佈局”、“推進區域農産品公用品牌建設”的文件精神,確保口糧絕對安全積極進行發言。專家表示,時代要求我們要順應消費結構升級和國際競爭加劇,堅持以共用新發展理念為指導,推進農業結構性改革,推進稻米産業提質增效。

  目前,我國每年生産的稻米85%左右都用於大米加工,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水準的提高,作為傳統行業的大米加工業雖然也呈現出了更多現代化、技術化的特徵,但仍然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虧損。首先是我國大米加工業多處於分散、中小型的經營狀態、産銷基本分離,組織化程度低,未能形成一定是企業規模;其次是對大米的精深加工轉化能力較低,僅限于普通大米和精潔米等初級産品的加工,很多稻米的營養素未得到有效利用,這也使得中國大米在國際市場中,比起加工業發達的其他國家不佔優勢。與會專家學者表示,要解決此問題必須進行供給側改革。

  中國農産品市場協會會長張玉香表示,隨著居民消費結構快速升級,大力推進稻米發展,由産量轉變優勢轉變為品質優勢,進而提升農業産業效益,提高農民收入,成為當前關注焦點。她表示,我國必須推進農業結構性改革,推進稻米産業提質增效,加快生産。同時完善技術服務,發展優質産品,全面提高稻米農産品安全水準,並且堅持以品牌化為重要抓手。大力推進産業融合發展,積極引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

  興化市市長黃紅旗表示,貫徹水稻供給側改革對於興化來説,就是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精品農業、特色農業、高效農業,打響興化農業集體商標。興化大米如今在構建統一品種,統一規則,統一管理,統一服務定單生産模式,積極推廣稻米耕作種養技術,推進稻穀種植和大米加工,建立全國可追訴的品質管理體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洪程表示,我國近年來水稻連續穩定增長,對稻米的消費需求已經不再停留在吃飽的層面,而是要解決吃的好,吃的健康的問題。稻米開始消費講究品種、品質、安全、健康、養生。然而,我國稻米價格比較低,農民種稻生産成本在不斷的增加,“生財有稻”增難度比較大。對此,張洪程認為,為了解決此矛盾,稻米供給側的改革就顯得特別的迫切與重要。通過供給側改革,可以使稻米在品質上要有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在穩定産量同時,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生産成本,形成在國內外都有市場競爭力的品牌。只有這樣農民才能分享品牌的效應,從而使種稻也能賺錢,賺到更多的錢。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糧食作物技術處高級農藝師萬克江指出,我國水稻種植技術相對比較落後,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水分、農藥利用率都是比較低。水稻供給側改革後可以整合一些綠色高産一些技術,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提升水稻品質,減少投入增加效應。

  經濟學家馬文峰指出,水稻供給側改革必須要把生産消費、流通各個環節能夠有效銜接起來,使資訊暢通。中國物聯網、大數據的發展提供了有效渠道,可以使水稻行業從種植、流通、加工以及到消費整個環節能夠實現資訊共用,能夠真正實現産銷。供給側改革能夠有效實現,糧食能增收糧,安全就有保障。

  “水稻進行供給側改革,不僅要面對中國市場,還要面對全球市場,把中國水稻形成中國品牌乃至世界品牌,這樣農民增收就不是問題。”馬文峰説。(馮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