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穀真是古人推崇的養生之道?
發佈時間: 2017-08-02 15:45:11 |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責任編輯: 袁偉軒
最近,養生圈又開始掀起一股辟穀熱,各種高額學費的辟穀培訓班如雨後春筍。關於辟穀也出現了兩派激烈爭論的現象,支援派表示辟穀的科學依據是曾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細胞自噬機制;而反對派表示,這完全是牽強附會,而且盲目辟穀危害健康不説,還會威脅生命安全。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養生康復系主任林殷教授通讀《靈樞經·平人絕谷》篇後,深感盲目辟穀的危害,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林教授是如何看待辟穀這件事的吧。
古代人為什麼會出現辟穀之術?辟穀最早來自《莊子·逍遙遊》裏記載的一個神話傳説:有位神仙住在山裏邊,長得特漂亮,不吃五穀,只吸空氣、喝露水就能雲遊四海。那麼,果真食氣者就能長生?別逗了,古人都不認賬。南朝醫家陶弘景直言,不吃五穀只吸氣兒就能活的主兒,只有神仙和烏龜。
中醫古籍指出“平人辟穀”的危害
《黃帝內經》是現存最早的中醫古籍,也是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和奠基之作。這本書現在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靈樞經》,“平人絕谷”是其中第23篇文章。按《靈樞經·平人絕谷》的説法,人體腸胃的解剖結構決定了我們每天進食是有定數的,而且有個虛實交替的過程。
胃裏有食物時,腸道就騰出地兒來讓胃氣流通;腸道充實時,胃就排空了,這樣吃進去的食物就能化成營養來滋養五臟和精神。人只要活著,氣血就得運轉,就得消耗水谷,即使不吃不喝也有排泄。所以,如果超過七天不吃也不喝的話,胃腸裏的“存貨”沒了,人就必死無疑。正所謂“故平人不食飲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氣津液皆盡故也。”
這裡面“平人”指的就是普通的健康人。在古代,辟穀是有錢、有閒的人才能幹的事。辟穀並非什麼都不吃,而是要吃“特定”的藥餌,這藥餌製作起來費金、耗力、搭工夫不説,辟穀期間還不能多活動,連話都少説。《史記》裏講,漢代張良辟穀時就一年多沒出門。如此這般,平民百姓根本玩不起。而且,我們現在可以發現,古代辟穀方中多含硃砂、雄黃等有毒藥物,長期吃肯定會中毒,並不科學。
辟穀違背現代營養學的知識
古代平人不宜辟穀的理由,放在今天也都説得通。不少現代人因“吃多了”得的血脂異常、肥胖病、糖尿病、腸癌等“富貴病”,能否通過辟穀搞定?難!清代溫病學家王孟英有段話説得特別好:因過食導致的疾病,不能把罪過都算在五穀身上,再以絕食的方法來治療。從對人體有益而食性平和角度看,吃當年神農、后稷教咱種的那些穀物是最養人的。“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是醫家的共識。
現代營養學認為,人斷水比斷食死得更快。斷食至所有體脂和組織蛋白質耗盡50%時才會死亡,而斷水至失去全身水分的10%時就將死亡。因此,人只飲水可生存數周,但斷水5-10天即可危及生命。
另外,古人曾指出“安谷者生”。這“安谷”首先是“食飲有節”,節就是節律、節制,吃飯按頓兒、守點兒、不偏食,“谷肉果菜,食養盡之”。其次是“起居有常”,常就是恒定、經常。規律的生活包括進食,可使大腦皮層對機體的調節活動形成良性的條件反射,這是保持健康的必要條件之一。“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更甭指望長壽了!
中國人講究中庸,做人做事太過、不及都不好。別説絕谷,就是吃少了都傷人正氣,“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也”。當然,暴飲暴食也不好,《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講“三餐分配要合理”時更強調“食不過量”,也是此意。古今營養學界的主流觀點在這個問題上殊途同歸。
盲目辟穀養生對健康造成損害
您説我一門心思就想辟穀,會怎麼樣?可以想見的結果是,首先您會餓得睡不著覺,“胃不和則臥不安”哪;其次您會感到焦慮、憤怒,情緒失控,“起居如驚,神氣乃浮”,驚就是一驚一乍、沒規律,餓大發了就會心浮氣躁,神氣都跑了,何來健康?更不用説饑一頓、飽一頓導致的血糖波動、營養缺乏這些副作用了。
辟穀養生不可取,節制飲食可以有,但最好是持之以恒、營養均衡地節制飲食,即限制能量的平衡膳食(CRD)。現代所謂“輕斷食”或“柔性辟穀”等都是打著辟穀之名行節食之實。但醫學界對吃5天餓2天、吃1天餓1天之類的節食,因其有效性、安全性的研究證據有限,並不推薦給大眾養生。即使實施,也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或在有監護條件的醫院內短期應用。林殷(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養生康復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