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攜康長榮  > 早癌篩查

不良情緒到底有多危害身體健康?

發佈時間: 2017-07-06 13:22:03   |  來源: 攜康長榮   |  責任編輯: 張豐

 

  有時候人們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一般説某個人有情緒的時候怕都是壞脾氣吧,那麼今天我就想寫寫和情緒有關的話題。歧視,媽媽患病,除了在飲食上我們總結出了一些不太健康的習慣外,另一個主要的感受就是媽媽情緒管理的問題,不良情緒到底有多危害身體健康?

  媽媽出生在20世紀50年代,是家中的老二。姥爺當時是一所中學的校長,那個時代典型的知識分子,姥姥是傳統的北方婦女,全心全意撫養孩子。媽媽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和兩個妹妹,每次她和我回憶起自己年輕時候的經歷,或者與姥姥姥爺的生活回憶,都是一聲嘆息開頭。我可以感受到她內心的壓力、委屈和痛苦。

  大姨是家裏出生的第一個孩子,姥姥姥爺自然很喜歡,舅舅是家裏唯一的兒子,更是備受寵愛,兩個小姨都比媽媽小很多,所以,幫助姥姥操持家務就更多地落在媽媽肩上。一方面,她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另一方面,由於要承擔更多,所以她犧牲了自己好多的興趣愛好,甚至是學習和工作機會。

  從小的這种家庭氛圍讓媽媽變得尤其敏感多疑,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現在想來,這些不好的情緒沒有直接發泄出來,必然會找到其他出口,比如從身體上表現出來。

  其次,我想描述一下媽媽和爸爸的婚姻狀態。爸爸媽媽都是性格比較急躁的人,幾句話不和倆人就吵起來。尤其是我讀大學離家之前,記憶中最深的就是經常放學回到家,看到被扔得滿地的東西,媽媽坐在衣櫃前收拾或哭泣,念叨著日子沒辦法過了。而爸爸經常是發完脾氣扭頭就走了,兩個人幾天也不説話,然後再和好,再吵架。這種婚姻狀態給媽媽帶來了很大的壓迫感。她每天的情緒變化都很大,上一刻還開心地一起吃飯,下一刻可能就在餐桌上大吵起來,甚至掀桌子。

  而這種劇烈的情感波動,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似乎每天都上演。爸爸的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即使生氣,自己也會調節,出去看個電影,打個麻將,和朋友們聊聊天,很快就恢復了。可是媽媽卻非常難釋懷,每次吵架後,她都會在心裏難過很久。但這些,她從來不曾和爸爸表達過,而是在心中期待爸爸可以主動調整、改變,一次次的希望再一次次的失望。

  另外,在我讀高中的時候,姥姥和大姨在鄰近的幾年接連離開,也帶給媽媽情感上巨大的打擊。姥姥是在睡夢中走的,雖然沒有遭受痛苦,但對於媽媽來説,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離開了,讓她措手不及。我清楚地記得,姥姥過世1年多的時間內,媽媽從來沒有笑過。而我的大姨,媽媽唯一的姐姐,也由於疾病在52歲就離開了人世,這次的打擊比姥姥過世還要大,畢竟大姨還年輕,而且是兄弟姐妹中唯一比媽媽大,讓她感覺能夠依靠的人。所以在大姨過世的那段時間,我和爸爸都明顯地注意到媽媽的頭髮很快全白了。我們也嘗試去開導過媽媽,但是她非常容易陷入到自己的情緒和思維中不能自拔。

  最後還想説的是,媽媽的思慮非常多,對於過去的事情總在後悔,擔心這裡做得不好,那裏做得不對,是不是讓誰不高興了,應該如何總結教訓;同時,又總對未來的事情過度擔憂,經常自己設想一個很糟糕的結果,然後再尋找證據一步步去推測和求證。這樣思前顧後,進入惡性迴圈,以至於她經常失眠,也容易偏頭痛,自己常常覺得力不從心。

  從小的原生家庭環境壓抑,成年後的婚姻生活充滿緊張感,再加上人生經歷的幾次重大打擊,以及過多地思慮,使得媽媽的情緒一直處在起伏動蕩中,而且負面情緒很多。但她又極少表達,都自己默默消化和忍受。直到她最後生病的時候,每每和我聊天,她自己也説以前太執著,從不敢做自己,也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發泄負面的情緒,最終造成她越來越消極的思維和悲觀的態度。這些巨大的負能量圍繞著她,用她自己的話説:“怎麼能不得病呢?”

  從媽媽的疾病中,我們其實可以反思很多。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活在當下。我們現在所經歷的時間恰恰是由不斷持續發展的每一個當下所組成,我們也許不曾擁有過去,也無法預測未來,唯一能把握的就是每時每刻的當下。所以,在當下去做真實的自己,勇敢地表達自己,無論正面的情緒還是負面的情緒,其實並沒有好壞之分,我們只需要坦誠地面對它、接納它,這樣我們的身心可以得到凈化,也將更加健康和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