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助力中國家電走出谷底
發佈時間: 2017-05-16 18:03:19 | 來源: 中國網--健康中國 | 責任編輯: 李曉憲
2017年05月16日 來源:東方網
作為中國一項長期國家戰略,"一帶一路"的加速實施並陸續在全球相關國家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將給身陷泥潭和沼澤地中的中國家電企業謀求觸底反彈,注入新動力:指明出路、提供平臺,賦予動能。
作為中國發起並推動的新一輪全球化戰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提出4年來,到日前“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成功召開,讓身處谷底的中國家電企業經營業績觸底反彈指日可待。因為,對於家電企業的轉型變革,除了需要足夠的時間沉澱,更需要外部機會的
精準把握。
目前,一帶一路主要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提出到實施已經歷4年,目前與中國“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對接的項目,有俄羅斯的歐亞經濟聯盟、東盟的互聯互通總體規劃、哈薩克的“光明之路”,土耳其的“中間走廓”、蒙古提出的“發展之路”、越南提出的“兩廊一圈”、英國提出的“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波蘭提出的“琥珀之路”,以及中國同寮國、柬埔寨、匈牙利等國家的規劃對接工作,也全面展開。同時中國還與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合作協議。
當前,中國本土家電市場和商業競爭已經陷入谷底的長線徘徊通道中,且中短期都將處在“存量市場”競爭中。所有家電企業要麼通過淘汰同行獲取增長,要麼採取“外沿式擴張”,從外部市場上尋找突破和增長點。當前“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拋出,從國家的覆蓋面、産業的影響面,以及經濟的融合度,可以説讓家電企業擁有一個可以施展拳腳的新舞臺、謀求發展的新戰場。
同時,從“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初衷來看,不是新一輪的國際化求增量,而是真正的全球化新戰略,實現全球一體化的共創共贏。首先,中國追求的不是單邊謀利,而是多邊共贏;其次,中國希望的不是將過剩産能對外轉移,而將中外製造産能合作共贏,輸出中國製造的體系、方法和手段,與當地國家的資源、人力、産業等打通;再者,不只是追求簡單的走出去,還要謀求引進來,實現中國與全球各個國家的共贏。
因此,對於中國家電企業來説,“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實施和推動,不只是簡單地參與海外市場商業機會的分蛋糕、搶地盤,將歐美等海外作為第二個、第三個中國市場,實現營收規模和利潤的繼續增長;而是旨在鼓勵更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主動擁抱世界,整合全球頂尖的資源,包括技術、人才、智慧對接,站在世界的舞臺上來重塑中國企業的新實力。
由此,對於中國家電企業來説,必須要從戰略上重視“一帶一路”帶來的發展空間和商業機會;從策略上,則要積極參與並借力這一輪國家政策紅利,獲得新一輪反彈發展的支撐點和業務點;從突破上,則要改變過去的國際化單邊擴張思路,而是要放眼全球市場一盤棋的資源對接整合動力。
在戰略上,中國家電企業必須意識到,要堅持“市場走出去、團隊走出去”與“人才引進來、思想引進來”協同共贏戰略,才能賦予中國家電企業在全球的新競爭力,才有希望實現經營業績的市場操作的觸底反彈。要有全球化的經營佈局意識,而不只是簡單的海外化投機。
在策略上,一定要牢牢抓住中國製造這根主動脈,要充分推動産能對接和資源共贏。中國家電目前已經扮演著世界家電的製造中心、創新中心,完全有能力和資源參與海外市場的競爭和話語權爭奪。對於家電企業來説,要跳出過去基於一個中國製造中心面對全球市場,而是要真正借助已經形成的系統製造和創新實力,構建全球多個製造中心和基礎,實現中國製造的能力建設到能力輸出,進一步打響中國家電製造在世界的名片,並賦予新的含金量。
在突破上,一定要借助“一帶一路”政策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創新是魂、是根,對於中國家電企業來説,只有走自主創新的道路才能具備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條件和能力。無論是資本並購、高薪挖人,還是建立海外研發中心,關鍵就是要擁有自己在産品上的創新能力和定義能力。
最後,還想提醒所有家電廠商,“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不是少數大企業、大商家的獨享紅利,而是所有家電廠商都可以參與並分享的政策紅利。關鍵在於,家電廠商能否從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和競爭機會。
所有家電人,搭乘“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東風,不是簡單的去海外尋找市場、獲得增長動力,而是要真正紮根各地市場,既要走出去、實現産能上的合作,謀求從過去的能力建設到今後的能力輸出,將中國家電製造領域的優勢向相關國家進行輸出;還要引進來、實現技術上的協同,整合全球技術人才隊伍和創新資源,實現全面對接。(何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