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鹽怎麼吃,政協來支招
發佈時間: 2017-03-22 12:01:08 |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 責任編輯: 袁偉軒
減鹽,目前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防治慢性病的三大最佳策略之一,“大部分人都吃了太多的鹽,平均每天9—12克,或者説是建議最高攝入量的兩倍。”在世界衛生組織的網站上,清晰地標識出食鹽使用的現狀。
每人平均食鹽日攝入量高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量2.1倍的中國人,也長期受到高鈉攝入導致的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困擾——由國家衛計委發佈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疾病狀況報告(2015)》顯示,2012年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的高血壓患病率達25.2%,心腦血管疾病也已經成為我國公民的主要死因。
怎樣才能把鹽吃健康了?這個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問題,因為一份《關於儘快修訂食用鹽生産和食用標準等工作的提案》引起全國政協的關注。經層層遴選,這份提案從2016年的4200多份提案中脫穎而出,成為全國政協年度督辦的42份重點提案之一。
食鹽緣何擺上了協商桌案
現實中的食鹽生産、研發、流通、食用、監管到底如何?在正式開辦理協商會之前,2016年6月,部分全國政協委員、提案委員會委員和專家學者,來到陜西榆林、延安兩地,對於鹽的各類現實情況先摸了底。
榆林市與延安市是陜西省的重要鹽區,目前榆林市已探明的岩鹽儲量佔到全國岩鹽儲量的26%。但兩地同時又是地方病危害高發區,碘缺乏病、大骨節病多發的情況歷史久遠。由於周邊地區不法商販私採私售土鹽,人們往往食用低價劣質鹽,嚴重干擾了碘缺乏病的防治。
“令我很感動的是,多年前,當地政府在財政收入還不高的情況下,就為老百姓購買碘鹽,很有效地控制了因缺碘造成的地方病。”提案委員蔣秋霞説。“百姓吃鹽,政府買單”,面對雜亂無序的食鹽市場,榆林市委市政府自2004年起開始為百姓配給碘鹽,到2015年已累計配給碘鹽10369噸;而延安市實行的碘(硒)鹽供應措施,為最貧困的4個縣實施碘(硒)鹽財政補貼,保障了當地食品安全和貧困區的食鹽供應,提高了人口素質,遏制了劣質鹽市場。
在榆林,調研組還參觀考察了當地食鹽生産企業及他們的新産品研發。該企業對於目前已發現的全球最大鹽田——奧陶紀鹽田做了系列開發,在富硒碘鹽、富硒低鈉鹽的研發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
由政府加強鹽務監管機構的建設,並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為百姓購買放心鹽,的確起到了很好的收效;由企業積極研發多樣的食鹽産品,推廣“自然、安全和健康”的科學用鹽理念,以助力食鹽改革的深入探索,這是在榆林和延安兩地得出的關於食用鹽供應及管理的經驗。
除了趕赴陜北,委員們還將生活中的飲食方式改變納入調研的範圍中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一些重要的事實擺在我們面前:越來越多的人不在家中吃飯,而選擇在餐館中就餐,如何能夠保障人們在外也能把鹽吃健康了,這對於食鹽的食用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群體由於常年食用高鹽的加工食品,被迫形成了重鹽的口味,食品加工行業的用鹽標準,同樣存在著重大健康隱患。
食鹽作為老百姓的每日必需品,與人們的健康的確息息相關。將食鹽作為重要的政治協商內容提上案桌,對食用鹽的生産、研發、流通、食用、監管等環節進行深度把關,委員們幹勁十足,誓要打一場減“鹽”的攻堅戰。
有什麼好辦法減少吃鹽量
2016年8月26日上午,提案人代表全國臺聯與提案承辦單位國家衛計委、財政部、工信部的負責人,以及同樣關心食鹽標準提案的政協委員,科技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專家學者,來到了全國政協“加快修訂食用鹽生産及使用標準”提案辦理協商座談會的現場。
“減鹽的同時不減鹹是可能的嗎?”
“低鈉鹽的降壓效果是真實的嗎?用其他元素替代鈉元素,是否對於人體有其他危害?”
“老百姓實際上自己都不知道該不該補碘,我們還需不需要全民補碘?”
“2015年新頒布的食用鹽生産與食用標準,是否有現實的依據?”
“在現實生活中,老百姓的飲食習慣已經固定,有什麼好的辦法讓大家能夠減少吃鹽量?”北京大學臨床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武陽豐教授常年研究食鹽與疾病之間的關係,作為專家學者被邀請到協商會上,他介紹了自己在2014年所做的干預實驗:在山西長治對當地280名小學生和560名小學家長進行的隨機對照試驗中,僅通過對小學生一學期的健康教育課,就讓學生和家長的日食鹽攝入量下降了25%。
“孩子是能夠影響家長意識和行為的關鍵,我們稱這些五年級的孩子為‘健康小天使’,通過對他們的健康教育,進而讓他們去影響家庭的飲食觀念,減鹽效果非常明顯。”武教授認為,做好減鹽的普及宣傳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講究策略、用對方法。
不斷加大減鹽的宣傳普及力度,這也是提案人代表、全國政協常委梁國揚所倡導的。開發有效的行為干預技術,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對健康“低窪地區”人群進行核心宣傳,是降低人們食鹽攝入量的重要方式。
“低鈉鹽具有明顯的降壓效果,這是國際國內通過嚴格的隨機對照試驗得出的結論。如果我們能夠廣泛推行低鈉鹽,同樣也能降低老百姓患上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無論是武陽豐教授在2004年針對北方五省市農村地區608名心腦血管疾病病人所做的低鈉鹽干預試驗,還是2007年在西藏所做的高血壓人群干預試驗,都顯示出了低鈉鹽的明顯降壓效果。
作為討論會上的“關鍵詞”,低鈉鹽不斷被委員和學者們提及,大家普遍表示應當修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用鹽》(GB2721—2015)中“標示服用降壓藥物的高血壓患者應慎用”的標識,並對低鈉鹽中鈉含量的合理百分比做更加精確的科學研究,同時拓寬低鈉鹽的應用範圍,使其在腌制食品、鹹味食品和加工食品中得到更廣泛的利用。
“減鹽不減鹹是能夠通過科學的方式實現的。”除了用鉀元素替換鈉元素,在安徽黃山學院分析測試中心主任李豐伯看來,還可以從植物中提取具有鹹味的物質補充進食鹽中,降低食鹽中鈉元素含量的同時,補充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共識達成,還要有行動
往食鹽中添加微量元素,這在我國已經實行一段時間了。食鹽作為良好的營養載體,在其中添加微量元素,是我國防控微量元素缺乏症的重要手段。經過多年的碘鹽干預,我國的甲狀腺疾病發病率明顯降低。是否還需要全民補碘,是否可以在食鹽中補充其他的微量元素呢?
在提案辦理協商會上,國家衛計委副主任金小桃對微量元素的補充問題做出了回應:衛計委已經制訂了補硒食品標準,但中國不同地域對於各微量元素的需求差異巨大,究竟誰該補充、誰不該補充,補多還是補少,都需要在統籌大數據的前提下做出更為紮實的科學研究、用更為精細的食用標準,指導老百姓根據自身情況,酌情選鹽。
開發更為豐富的食鹽産品,這不僅僅需要企業加大研發力度,更為政府對市場的監管提出了挑戰。國務院日前印發的《鹽業體制改革方案》中,取消了食鹽産銷區域的限制,企業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自行調整食鹽産品的價格。參與實地調研的包明德委員認為,增強食鹽市場監管,嚴格核準銷售機制,在開放了食鹽市場之後尤為重要。
一場關於食鹽的協商討論會接近尾聲,眾多的意見交鋒最終形成了共識:加強食用鹽生産及科學食用的研究;修訂低鈉鹽的生産標準,加大低鈉鹽的推廣;加強科學用鹽的健康教育。共識的達成來之不易,而更為艱辛的,是要將這些來之不易的共識真正落到實處,它需要各責任部委的積極落實,也需要委員們的踴躍監督。
“食鹽那麼大的事情,一次協商會的討論是肯定不夠的,光有共識也是不夠的。作為政協委員,我們會一直跟蹤提案辦理的進展,時時關注各有關部門的工作實效,完成好一位政協委員的應盡之責。”蔣秋霞説。(李昌禹 劉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