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蘊嶺委員:“一帶一路”倡議是新型的發展合作
發佈時間: 2017-03-20 14:00:25 | 來源: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袁偉軒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這樣一個大的發展中有兩點是必須要牢記的:
第一是這個地區非常大,非常複雜,各個國家的情況也不一樣,發展水準也不一樣,國內的情況差別也很大。所以要構建這樣區域性的聯絡網路,鐵路、公路等大的網路,不僅需要錢,更需要適合建設的環境。所以我提出來,要先易後難,從可行性出發。可行的先行,不能強推硬推。什麼叫可行的先行呢?就是當地有認識,積極的支援,政府給與支援,有很強的需要,還要有參與的能力。如果沒有能力,那就變成中國一家去做了,這個也不行。而且在這樣一個大的地區,情況那麼複雜,各種風險也要考慮到。在設計項目的時候,共同建設的時候,都要考慮到各種各樣的風險,包括政治風險。第二是當地的投資的環境,法規的健全,保障等。還有一個就是要得到社會的支援,民眾能夠感覺到從這種發展建設中受益,支援發展。還有一點就是加強安全的合作。當然説,不能因為有風險就不去幹,什麼東西都有風險,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到任何一個地方去開拓,特別一個新的地方,都有風險。所以我們要克服這個困難,要有預案,要有很好的研究,要對當地有了解,要取得當地的支援和參與,不是中國一家的事情。
第二個特別注意的挑戰就是不能太急,項目需要上,但是整個的“一帶一路”包括這麼大的範圍,而且建設高速公路、鐵路等網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很長的時間,要一步一步來,做好規劃。這方面如果太急,把它當成一個幾年就見大成效,甚至有人説要建時間表,這些都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整個把亞洲、非洲、歐洲連接起來,進行這種新型的發展合作,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我們要更重視發展的過程。
中國網:您如何理解“一帶一路”倡議是以經濟合作為核心的跨領域戰略?
張蘊嶺:因為實際上“一帶一路”是一種機遇,一種新的思考,是新型的發展合作。為什麼叫新型發展合作呢?舊型的發展合作主要是發展援助,發達起來的國家,向不發達國家提供援助。現在,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以後,就提出來美國第一,根本不願提向外提供援助。我們過去強調的這種發展,主要是開放市場,那麼認為市場開放了,外資進來了,那麼就可以取得很快的發展。我們國家實際上也是走的這條道路。但是我們國家有很強的政府,政府在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在産業政策方面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外資引進、開放市場,加上政府的強有力的作用,這才使得中國取得了很快的發展。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具備這種條件。因為一般來説呢,市場開放之後,那麼外來的資本,會選擇最好的地方去,不會選擇到最差的地方去,而且,選擇利潤能夠儘快最大的回收的這些地方去。所以,那麼不發達的國家基礎設施就沒有投資。那些落後的地方就沒法改善。所以我們提出“一帶一路”新型發展合作,就是要幫助這些國家來改善綜合的發展環境,以改善基礎設施為基礎加強能力建設。我們提出來進行産能合作,産能合作跟過去傳統産業轉移是不一樣的。這個“能”就是“能力”,要培育當地的能夠發展的能力,而且是一種合作。那麼産業轉移是一種市場行為。所以“一帶一路”實際上基於一種新理念、一種新方式創造一個新的經濟關係。所以我認為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一帶一路”倡議中來。
為什麼我們要開“一帶一路”峰會,進一步把新型發展合作共同發展,這樣一個理念,使得它變成新時期的,這樣一個大家接受的一個原則。而且今年5月份開,我覺得還有特殊的意義,就是我剛才提到的,因為現在有退全球化趨勢。像美國提出來的美國第一,像法國、義大利、荷蘭這些國家,都是一些民族主義的勢力在上升。那麼他們主要的理念就是反對對外開放,以我為主,限制其他國家的投資。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是全球化開放市場面臨很大的挑戰。而且“一帶一路”首先是基於一種開放型的合作發展,實際上是一個大平臺,大家誰都可以來的。“一帶一路”就是把亞洲和歐洲連接起來這就創造了很多新的機會。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召開這樣一個會議,推動開放、發展、合作,是捍衛開放發展大趨勢的一個實際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