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仲仁院長在“創建人文醫院,履行神聖職責”
主題活動動員會上的講話摘要
發佈時間: 2017-03-15 14:24:32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袁偉軒
中國網健康訊 “人文”這個詞聽起來並不陌生,它是目前我國最為流行的文化術語之一,從古至今對於“人文”二字的解釋就有很多,有解釋説:“人文就是人類紋飾自己的方式”;或解釋:“人文就是‘教化’的意思”;或解釋:“所謂人文,不是在啟蒙和文藝復興的意義上講人性和人道,而是指文化價值以人倫為核心”;或解釋:“人文即關於人的質,人的變化、發展,且著重于精神面、文化面”。“人文”作為我國本土之詞,首見於《周易 賁卦 彖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由是可知,我國古代“人文”的基本意義是指“人之文”、“人之道”。總體來説“人文”的出發點都是“人”,其核心就是“以人為本”。
隨著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社會對醫院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不僅需要高技術的醫療水準,還需要高端的人文關懷和服務。人文醫療服務是通過技術施行醫療診斷、治療的技術性行為,除技術外,醫院在滿足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需求後以尊重人性為出發點的充滿人文關懷的服務性行為。人文精神是人類發展中形成、發展起來的一種思潮,是人類的一種意志、情感、精神,作為人類的精神生活而存在的。醫學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醫學領域的表現,是在醫療活動中對人生命的關注、人的生存品質的提高、人的情感的關切、人的心靈的安慰和人的發展的考量。醫學除具有科學技術的一般屬性以外,還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在於醫學是一門直接面對人的科學,即以人為研究客體,又直接服務於人的科學。醫學比其他任何科學都更強調人文關懷,要求醫學工作者具有完善的人性修養。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認為“醫術是一切技術中最美和最高尚的”,“醫生應當具有優秀哲學家的一切品質:利他主義,熱心、謙虛、冷靜的判斷”。因而醫學需要回歸傳統道德文化。醫學文化的回歸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回歸的一個方面,回歸中國傳統文化,這是歷史的呼喚,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一個大型的醫療機構必不可缺的就是管理,人文管理實質也是以人為主體的管理,它區別與軍事化管理的強制性,更著重于激勵人的自覺性。不同的人有不同需求,能夠把這些不同的需求進行有序和諧地整合,通過滿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激發其積極性和創造性,來構建醫院的核心競爭優勢,以促進醫院和醫者的全面發展,這是人文管理的核心目的。它肯定了人的主體性需求是社會發展的本質動力,追求的是組織行為與人的主體性的有機結合。在管理科學不斷發展的今天,人文管理的出現無疑是有著重大意義的。能夠使人作為個體人的時候能到社會和他人的足夠尊重。隨著人類需求層次的不斷提高,個體人對精神生活和諧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文管理順應了這一歷史要求,實在應該得到我們足夠的重視。
2017年,河北省兒童醫院《工作要點》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中明確:圍繞三甲標準抓規範、圍繞品質安全抓內涵、圍繞人才隊伍抓發展,做與文化相適應的醫者,建立人文醫學,履行神聖職責。如何來實現人文醫療和人文管理?其實在近幾年醫院的建設與發展中,在我們的文化積澱中已經給出了答案。要做到人文醫療、人文管理,我們的每一名員工就要“以病人為本,以德行醫,以醫行善”,“明德、致和、勤勉、求精”,按照“精品醫院建設標準及要求”,來踐行“兒醫工作者誓言”,要做服務型、經營型的“兩型院長”,要做學者型、師長型、管理型的“三型科主任”,作為醫護人員要達到醫院提出的“兒科醫生15個要求和兒科護士15個要求”,要在診療中落實“24個相符”,在服務中體現我們慈母般的情懷和愛心、耐心、細心、誠心、責任心,在工作中遵守醫德醫風“十要十不要規定”,妥善處理好“十大關係”,按照“精品醫院人才標準”不斷提升能力和素養,努力達到“嚴格的管理、有序的工作、高質的效能、人文的和諧”和“品質無差錯、安全無事故、服務無投訴”,逐步實現“我心目中的兒童醫院”這個夢想,讓同生在一個時代的孩子享受到同樣優質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