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文化

古籍文化進入網際網路

發佈時間: 2017-03-13 18:38:02   |  來源: 中國網——健康中國   |  責任編輯: 李曉憲

  中國網健康訊(李曉憲 李昊)古籍,是指未採用現代印刷技術印製的書籍。圖書在古代稱作典籍,也叫文獻,兼有文書、檔案、書籍三重意義。隨著時間的進展,將記事類文件加以編排,供人閱讀,並達到傳播知識經驗的目的,便形成了一部圖書,圖書的內容日益增多,載體趨向多元,製作技術不斷改進,為了方便閱讀,産生了“簡冊”、“卷軸”、“冊頁”、“線裝書”等不同的裝幀樣式。

  隨著國家圖書館率先在古籍文獻資源開放、共用方面邁出第一步。作為“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階段成果的“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基本數據庫”“中華古籍資源庫”正式上線開展服務,標誌著公共圖書館系統古籍影像和數據資源利用進入網際網路服務時代。全國各省級公共圖書館的積極響應,各館紛紛推進所藏古籍資源的開放共用工作。今年2月28日,國家圖書館與上海圖書館、天津圖書館、浙江圖書館、雲南省圖書館4家單位聯合線上發佈了古籍數字資源,數量多達1萬餘部,免費服務大眾閱覽和學術研究。

  通過網際網路面向社會免費開放古籍資源,社會公眾完全可以足不出戶,欣賞和閱讀最原味的文化遺産,是公共文化服務“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