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文化

中國人的詩詞情結

發佈時間: 2017-02-09 12:05:00   |  來源: 中國網--健康中國   |  責任編輯: 李曉憲

   

              

  中國網健康訊(李曉憲 代淑芳)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節目總決賽落下了帷幕。但是,在全國引發的熱議高燒不退。在綜藝和鮮肉霸屏的今天,一檔詩詞類文化節目如此火爆。我們來聽一聽專家的點評。

  靳智偉(媒介專家) 文化的痛點常成傳播的熱點

  關於詩或詞,中國人有著獨特的文化情結。一部中國歷史始終伴隨著中國的詩歌史。盛世必言詩,“大江東去”形成唐宋詩詞創作的頂峰,“紅軍不怕遠征難”體現著當今中國人的豪情;節日必言詩,所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入世必言詩,“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出世必言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觸景時言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生情時言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閒適時言詩,“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在媒介專家靳智偉看來,雖然在現代詩歌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是自古當中國人遇到天大的困難或災難時,甚至當我們一無所有時,我們還有詩。

  “文化的‘痛點’常常可以轉化為傳播的‘熱點’與多媒體‘槽點’”,靳智偉認為,《中國詩詞大會》緊緊抓住了中國受眾的詩詞文化情結,對於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之美給予了精準的電視闡釋。“《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正是抓住了這樣的民族文化基礎,通過電視傳播手段,讓電視受眾以‘會詩’的形式與選手對話,與前人對話,與歷史對話,與生活對話,並在這一過程中錘鍊自己的審美情操”,在靳智偉的眼中,中國古典詩詞的多元文化資訊,與電視手段的有機結合,也使得《中國詩詞大會》形成了詩樣傳播調性與多元文化傳播形態。“這使得節目充滿了詩情畫意,在強化哲理的同時沒有酸腐的道學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