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攜康長榮  > 攜康案例

德國INI研究所神經外科案例:xkmed星形細胞瘤患兒

發佈時間: 2017-01-12 11:37:51   |  來源: 攜康長榮   |  責任編輯: 郭江

 

  Xkmed攜康長榮一位兩歲患兒:自14年12月以來出現左手輕微無力以及眼球斜視,查MRI:右顳葉發現一個巨大腦瘤。15年3月在北京進行第一次手術腫瘤近全切,病理檢查為星形細胞瘤。但7月復查發現術後腫瘤復發,隨後決定前往INI研究所以求對患兒腫瘤進一步摘除。

  

  以下病例由漢諾威INI研究所醫生總結並提供。

  1、患者基本資訊:

  性別:女

  出生日期:2012年8月7日

  德國INI手術日期:2015年11月5日(第二次手術)

  2、臨床診斷

  右側顳葉膠質瘤術後,腫瘤殘余(右側大腦腳)

  3、病理診斷

  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 WHO I級

  位置:右側大腦腳,右顳

  4、病史:

  2014年12月,患者因左上肢乏力,運動功能減退及眼球斜視,就診當地醫院,頭顱MR提示:右顳葉巨大腫瘤。2015年3月在北京行“右顳枕開顱右顳膠質瘤切除術”(大部分切除)。但7月復查頭顱MR發現腫瘤復發,為進一步切除殘余腫瘤,2015年11月3日,就診漢諾威INI研究所。2015年11月5日巴特朗斐(Bertalanffy)教授給予行腫瘤切除術,病理診斷為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 WHO I級 。

  體症:左上肢肌力差,約4級,左手手指明顯,余無明顯陽性神經體徵。

  5、INI手術過程:

  2015年11月5日在術中核磁共振室,患者仰臥位,按右側額顳原手術疤痕開顱,取下上次手術固定好的骨瓣,術中持續神經電生理監測,導航引導顯微鏡下切除腫瘤。術中MRI(核磁共振)復查,腫瘤被完全摘除。

  6、術後情況:

  術後第一天患者清醒,ICU觀察一天,一般情況好無明顯並發癥,術後神經功能與術前相同,術後12天順利出院。

  一般並發癥:無

  手術並發癥:無

  7、術前與術中影像:

  術前(2015.11.05)MRI:右顳,大腦腳處腫瘤殘余。右顳較大腫瘤切除術後的殘腔。

  

  

  國際神經外科研究所(INI-Hannover)

  

  國際神經外科研究所(INI-Hannover)位於德國中部的漢諾威,設有重點科室神經外科、神經內科、神經放射學,以及耳鼻喉科,骨科和內科等科室,主要治療神經系統疾病。該醫院設有100張床位,16張ICU病床,7個手術室,1.5特斯拉的核磁共振成像掃描器,3特斯拉MRI掃描器,1台電腦斷層攝影,2台超現代造影單位。

  

  巴特朗斐(Bertalanffy)教授,神經外科教授、德國漢諾威-INI(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外科血管中心主任。發表過150多篇論文,參與了50多本書籍或部分章節及醫學文獻的編寫,為顱底外科和腦脊髓血管病變的顯微外科的發展作出了顯著的貢獻。

  巴特朗斐教授已為多位國內病情複雜的神經外科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效果顯著。